黄聪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不能仅仅只是机械地学习新知,被动地接受新知,而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目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已经落到实处,而且教学工作者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考虑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并且引导学生要从实际出发,以日常生活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培养方法;探讨
较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更抽象、更复杂,且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学好数学这门课程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再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得初中数学实现高效教学。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并总结相关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抛砖引玉。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取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所学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数学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测量一棵树的高度?教学工作者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也可以自主探究,可想而知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测量树的高度,比如:不高的树可以用竹竿直接测量,而太高的树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教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自主探究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中学生对有些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能根据教学内容,用教具为学生演示,把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且让学生自己准备学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制作数学学具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探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圆”这一章节的内容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让学生用硬纸做成圆锥、圆柱,并用这些立体图形作为学具,让学生以此为模型,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推导出与圆锥、圆柱有关的计算公式。所以,教具的准备,不仅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能力
对学生而言,对未知知识最有效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而最有效的课前预习,就是通过解决教学工作者精心布置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自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学的作用呢?这便是教学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問题。譬如,在教学分式这一章节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为学生罗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所列提纲去自学。(1)什么是最简分式?如何判断?举例说明。(2)怎样化简分式?举例说明。然后教学工作者便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并通过自主探究、思考和讨论,从而找到化简分式的方法。因此,每一组学生都能根据教学工作者所列出的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探讨和研究,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而这一自学环节,都是学生在主动参与、自觉探究,而且,在自学的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其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学工作者则只作为引导者,督促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英曼.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4).
[2]刘忠智,张晓霞.数学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0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