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自传入中国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一种异域文化能够在中国传承千年,不仅需要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与充实本土文化,佛教中国化正是异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与本土文化完美融合的成功典范。研究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对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世界文化传播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宗教;佛教;本土化;现代意义
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儒、道两家本土出生的宗教流派不同,佛教自遥远的印度而来,起初并没有和中国本土文化较高的契合度,但它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不得不归功于其漫长的本土化过程。本文将从佛教传入背景、中国化特征分析及其蕴含的普世价值观等角度来探析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及其现代意义。
一、佛教的传入
佛教得以传入中国是时代需求和政治策略综合作用的结果。佛教在东汉末从西域传入中国,当时社会黑暗,帝王软弱无能,宦官外戚专权,政治局面混乱,再加上连年大旱,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碌碌无为。此时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社会控制力逐渐衰颓,亦不能控制住局面。这就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选取一种能够与儒学相融合的思想,从而削弱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恰好佛教思想符合社会上层的诉求,因此,它得以有机会传入中国,这可以说是社会上层与佛教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1]
除了政治因素外,佛教早期传入地也为佛教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敦煌便是我国早期传入佛教思想的地区之一,它与广袤的西域接壤,位于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交接地带,是中西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一站,被当作国门。当时的敦煌商业繁荣,且距离中原地区较远,各种政治势力和战乱以及中原地区的儒家和道教思想对该地区影响较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佛教文化才在中国得以初步发展,并最终由此传至其他地区。
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力宣扬,得到了较突出的发展,并从此走上 “中国化”的道路,至隋唐走向繁荣鼎盛,随后佛教进入漫长的衰退期,但是佛教始终没有泯灭,一直在民间得以流传。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创新又给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二、佛教的中国化
所谓“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印度佛教文化融于中国文化之中,二是佛教文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佛教自传入中国,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其教义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同时,佛教文化深刻作用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方面,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佛教思想与国民生活相融合,具有独立品格。在保证根本宗旨——解脱烦恼痛苦、超越生死一致的前提下,中印佛教在思想、实践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性。比如,印度佛教强调罗汉、菩萨、佛这三个神灵层次构成依次提高的系统。但传入中国后,由于宗法社会的特殊性及人们重男轻女的思念观念,导致观音由男变女,成了送子娘娘,整个佛教的神灵崇拜系统也因此而调整。[2]
另一方面,佛教文化对中国有了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艺术上有很好的体现。很多艺术形式来源于佛教体裁,甚至一些佛学法器道具也渐渐走向世俗化,成为中国艺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木鱼就是其中一例。从功能上来看,木鱼的产生源于佛教的“犍槌”,它声音响亮,质地多样,具有召集僧众的作用。在传入中国后,由于金属制品造价比较高,所以造出廉价的木制器具势在必行,木鱼由此而生。宋元以后,佛道艺术形式逐渐世俗化,其表现形式也渐被大众认可,佛学法器“木鱼”随之变成了一种乐器,而且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
综合来说,中国佛教可以看成是中印两大文明中佛教精英创造的结果,它的思想体系更为广博和深入。特别是与儒、道教交涉磨合后,三大文化形态都出现了深刻变化,从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三、佛教文化于今之中国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佛教的定义可以说是片面的,这导致佛教蒙上了消极避世的灰暗色彩。其实不然,宗教理论具有多重的社会效应,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不断发掘佛教中的伦理价值,将佛教特质积极有效的融入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第一,佛教文化有助于提高佛教徒道德素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法句经》指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个准则唤醒着人们的良知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关怀,督促人们弃恶从善,驱动、支配并約束自身的时间道德规范,有助于抑制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二,佛教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调整心态。佛教讲求“无我” ,即不要太强调自我,这种思想对破除名利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都有意义。此外,佛教所描绘的佛国、净土、极乐世界, 在一定程度上有强大的精神安顿功能, 可以暂时缓解佛教徒的痛苦。
第三,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对当今社会中外文化交流具有启示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不同文化的接触,依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渠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传统文化亟需大力提倡与弘扬,同时以文化为先导走向世界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如何将走出去,如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平相处而不遭到排斥,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于异域文化的传播我们或许可以从佛教入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与策略。
综合来说,佛教传入中国,能够被社会大众接受,并且在动荡局面,王朝更迭中存留至今,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佛教的文化传统也是佛教文化的核心力量,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传承与发展佛教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怎样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随着历史演变如何调整传承的内容、形式、手段等问题;根据不同时间、空间、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作出相应传承方式调整问题以及在社会多样化佛教非物质遗产文化的濒危及消亡的环境下如何进行自救及保护等等,正是我们当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丛子鹏,中国佛教传播实现路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匡钊、莫斌,佛学智慧是中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4-21。
[3]孙秀青,追寻佛学的中国之路——中国文化与佛学文化通融之法器木鱼考据,东南学术,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