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宇,唐 波,梁 健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云南境内有阿昌族、布朗族、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怒族、普米族等15个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用勤劳与智慧在这片富美的土地上创造了神秘的文化。追溯文化长河会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发展问题不仅引起政府的关注,同时也进入学术界研究人员的视野,一些专家学者逐渐参与到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活动中,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深入,内容丰富,成果较多。然而时至今日,对云南省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达到了何种程度?主要内容涉及哪些?哪些方面还有待发展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一位相关研究者或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亟待知晓的问题。本研究就笔者管见所及,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云南省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评述,在展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的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思考。
利用某大学图书馆检索平台,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条件设置:时间限制为:无设置/2017-11;检索主题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等)+体育”并选配模糊检索;文献来源选库选择“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基于以上条件,检索出阿昌族10篇、白族109篇、布朗族12篇、傣族131篇、德昂族9篇、独龙族17篇、哈尼族99篇、基诺族6篇、景颇族27篇、拉祜族32篇、傈僳族55篇、纳西族99篇、怒族5篇、普米族5篇以及佤族70篇,共603篇文献。
其次,对603篇文献的相关概念与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阿昌族8篇、白族46篇、布朗族5篇、傣族43篇、德昂族4篇、独龙族12篇、哈尼族54篇、基诺族1篇、景颇族14篇、拉祜族13篇、傈僳族19篇、纳西族56篇、怒族1篇、普米族1篇以及佤族43篇,共320,为本课题的研究样本。
再次,按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过程,对320篇研究样本进行归类,将其归纳为(A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B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研究、C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研究、D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E各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5个研究主题,建立分析框架,进行编码处理,在分析框架中记录。同时,为测定本研究的主题分类信度,聘请了某高校体育学院两位副教授担任编码员。由笔者告知编码程序与要求,两者分别进行编码归类。参考霍尔斯蒂的一致性百分比公式计算相互同意度,得出信度为0.98,1符合内容分析信度测定的标准。对于效度的检验,为求符合内容分析之客观、系统与量化描述的要求,除了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的主题分类外,还同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商榷。
最后,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样本进行量化统计和质化分析,以了解研究的现况,总结与分析研究的热点、趋势。
论文是记录知识,反应某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的载体,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或技术创新都是以撰写学术论文作为最后阶段。从某种视角来看某领域论文的质量与数量可间接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状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也可从宏观上了解该领域学术趋势及“冷热”情况。
表1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数量分布 单位:篇
分析发现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论文320篇(表1),数量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研究的态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以前为研究起步阶段有10篇论文;2000年至2010年为研究深入阶段有60篇论文;2011年至现今为研究的繁荣阶段共有250篇论文。从以各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来看可分为研究较多(40篇以上)、一般(10篇至40篇)、较少(10篇以下)三个阵营,研究较多的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分别是纳西族、哈尼族、白族、傣族、佤族;研究一般的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傈僳族、独龙族、景颇族、拉祜族;研究较少的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阿昌族、布朗族、基诺族、怒族、普米族。
通过对文献作者以及文献作者单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反映该学术领域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以及该研究的核心区域分布。本研究选取了论文来源第一单位与论文来源第一作者发生频次为2次及以上次数进行排名统计(表2)。依此统计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分别排在第一的贡献单位与第一的研究者是:阿昌族-云南大学-张娜、白族-大理大学-李清云、傣族-云南师范大学-李延超、独龙族-曲靖 师范学院-杨文杰、德昂族-德宏师专-陈艳松、哈尼族-红河学院-王钧、拉祜族-普洱学院-施吉良、傈僳族-玉溪师院-汪熊、纳西族-丽江师专-葛锦润、佤族-曲靖师范学院-冯强、景颇族-云南民大、布朗族-云南师大。
表2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来源分布 单位:篇
值得关注的是纳西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以丽江师专为单位,以和春云为核心,以葛锦润、刘信、和永杰为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团队已形成,并与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明、谭华、谭广鑫等知名学者进行良好互动。哈尼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以红河学院为单位,以唐波为核心,以王均、王晓虎、欧云海为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团队也初见端倪。
同时从统计中出现几个特征:有少数民族身份的研究者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较多;各地方高校对所在的区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较多;省府所在地高校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对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有所涉猎。
在研究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320篇文献中,有61篇论文被19种核心期刊刊载,其中《体育文化导刊》刊载25篇,《贵州民族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各刊载4篇,《前沿》刊载3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各刊载2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学术探索》、《中国体育科技》、《民族艺术研究》、《体育与科学》、《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兰台世界》、《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各刊载1篇,核心期刊《体育科学》刊载4篇论文。在61篇核心论文中,关于纳西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21篇,关于傣族、哈尼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各9篇,关于佤族、白族、独龙族、傈僳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各4篇,有关拉祜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2篇,有关阿昌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各1篇。
表3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中文核心刊载及基金项目支持分布 单位:篇
据统计有99项基金项目支持着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国家级项目34项、省部级14项、地厅级36项、校级15项。纳西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受支持的基金项目最多,主要为地厅级项目;其次是哈尼族传统体育研究,支持的基金项目有22项且以国家级基金项目为主,其中李德祥《跨境哈尼族(阿卡人)乡村体育文化研究》国家社科项目支持了5篇硕士论文,余贞凯《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国家社科项目支持了3篇一般性论文;佤族、傣族、傈僳族、白族、拉祜族、独龙族、景颇族、德昂族、基诺族等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受基金项目支持的情况分别是12项、10项、9项、6项、5项、4项、2项、2项、1项;怒族、普米族、阿昌族、布朗族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没有受到基金项目支持。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基金项目支持着多个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如《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我国西南边疆民族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等。
根据320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将其划分为教学研究、竞赛研究、文化研究、产业研究、相关研究5个研究主题。经对文献内容的分析与研究主题的统计,文化研究有236篇文献,占总数的73.8%,教学、产业、竞赛、相关研究的研究文献分别是33篇、27篇、3篇、21篇占总数的10.3%、8.4%、0.9%、6.6%。相对来看文化研究比重大、竞赛研究比重小。
表4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单位:篇
2.4.1 以文化研究为主题内容的分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学者们关注最多的研究主题,关于文化方面的研究除了综合性探讨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外,其它主要集中在以项目(90篇)、区域(30篇)、节庆(15篇)、宗教(14篇)等为研究对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2.4.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研究
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彩,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有一定的比重。据统计有90篇文献是通过对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有部分研究者从项目的本质入手探讨项目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有部分研究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某个项目的起源与变迁研究探讨整个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有部分研究者从项目的工艺制作为切入点研究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表5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研究统计
2.4.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文化研究
节庆是社会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个融汇点,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节庆中的体育活动来研究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者牟少华2、陶坤3、谢庆伟4分别对白族的“三月街”进行研究,探讨了节庆活动的开展与发展,认为“三月街”传统体育活动应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有效的进行商业化开发;研究者汪熊5对傈僳族“刀杆节”的仪式深度挖掘,提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通约’是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竭内源动力”的观点;研究者王钧6基于生态平衡理论,以哈尼族“矻扎扎节”为对象,认为少数民族节庆体育只有文化的适应与重构才能拓展新的空间,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也有部分研究者针对节庆中的传统项目对傣族的“光帮”、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佤族的“新米节、播种节、新水节、毕安南尼节、拉木鼓、新火节”等进行研究提出节庆现代适应、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2.4.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域文化研究
地域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空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颇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7研究者们通过对15个特有少数民族聚集区域传统体育的研究来解释与揭示该区域体育文化的现象。研究者安林继8通过对施甸县布朗族地区变迁的研究来解释该区域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有部分研究者对红河流域、勐腊县、绿春县、江城县、墨江县等哈尼族聚集区域的传统体育展开研究,展现了这些区域的体育文化现象;也有部分研究者以村寨为对象探讨了傈僳族“片马镇”、纳西族“玉水寨”、佤族“翁丁村”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2.4.1.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宗教习俗文化研究
不一样的宗教习俗在不同的民族、区域和历史阶段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所起作用与影响不尽相同,形成其彼此间的多重与复杂性。一方面,体育与宗教在本质上的对立,宗教会对体育的发展起阻塞作用;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宗教中的派生因素,在事实上对体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9和春云10针对纳西族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进行双向实证研究认为两者是相互共赢与促进的关系;余贞凯11、陈宇红12对白族的宗教信仰进行研究认为白族的部分体育活动起源于白族的宗教信仰,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又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余贞凯13在对傣族体育文化、哈尼族体育文化的研究中认为相关宗教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积极影响深远,研究者刘云14、谢庆伟15分别在对德昂族、佤族的体育文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2.4.2 以教学研究为主题内容的分析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各类学校进行传承与建设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关于教学的研究共有33篇文献,占比10.3%。主要涉及白族(10篇)、纳西族(7篇)、佤族(6篇)、景颇族(3篇)、哈尼族(2篇)、傣族(2篇)、德昂族(2)、拉祜族(1篇)8个特有少数民族。部分研究者围绕傣族武术操、傣族健身操、景颇族健身操、纳西族打跳健身操、白族民间舞蹈霸王鞭健身操的编排与教学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学者针对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白族霸王鞭、白族八角鼓、白族哩革歌、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佤族竹竿舞、景颇族目瑙纵歌)如何进校园以及教育传承路径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2.4.3 以产业研究为主题内容的分析
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关于产业的研究共有27篇文献,占比8.4%。主要涉及白族(7篇)、纳西族(6篇)、傣族(5篇)、哈尼族(4篇)、佤族(3篇)、独龙族(1篇)、拉祜族(1篇)7个特有少数民族。共有27篇文献主要是关于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小镇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点,节庆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器材产业等方面的研究。
2.4.4 以竞赛研究为主题内容的分析
关于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与匮乏,仅有3篇文章。其内容是关于龙舟、射弩竞技特点的分析,以及哈尼族双拐训练与短跑竞技成绩提升的关系分析。
2.4.5 以其他相关研究为主题内容的分析
除了以上研究主题外,与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相关的文献有21篇。研究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应用与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妇女参与及妇女健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制作工艺;互联网技术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等。
本文对研究方法的分析主要从研究方法或方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两个层面入手,在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使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也有一部分研究者使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极少数研究者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
经统计有283篇文献运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占到88.44%;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27篇论文,占到8.44%;而运用定量研究的只有10篇,仅占3.12%。表6是三种研究方法在5个主题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占主流地位,特别是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方面。
表6 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献研究方法分布 单位:篇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献数量分布不均衡,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刚刚进入研究人员视野;文献源主要来源于高校,且呈现出地域性、区域化特色;研究水平不高,还呈现出明显的研究基础薄弱特征;质性研究占了绝对比重,实证研究少之又少。反映出目前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起步时间不长、人员构成较为单一、基础相对薄弱、现缺乏有影响力的成果,研究视觉平面化。
3.2.1 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的趋势,注重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较好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趋势与动态,充分把握现今云南省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点,进而有的放矢。如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方面,应重视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研究;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研究方面,应重视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开发及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组织研究;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研究方面,应重视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小镇的研究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具研发的研究。而各个研究主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应多元化、多样化。同时,在云南省十五个特有民族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时,研究者们应注重研究的深度、多出精品,多充实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
3.2.2 重视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视角,注重研究团队的建设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能完成的,而是由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多学科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会被更多人熟知,将会有更多研究者、更多学科从多方位、采取前沿的研究方法加入研究之中,从而逐步形成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团队。虽然云南省部分特有少数民族已形成了以聚集地所在高校为单位的研究团队,如哈尼族-红河学院、白族-大理大学,但像纳西族-丽江师范学校-华南师范大学这种省内、省外结合,成果显著的研究团队不多。因此,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传承、传播、发展还需要吸引、引进有研究基础与研究实力的优秀研究团队共同参与。
3.2.3 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还需重视研究规范
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应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避免落后、重复;应重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向多元、混合性研究发展;需把握研究内容撰写的合理性、逻辑性;需注重研究成果赋有时代、社会、前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