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发展研究

2018-07-27 11:19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环境

彭 彬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0)

1 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紧抓不懈。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1]等论断都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预示着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把过去强调的“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创新,更是把环境、人文、产业全盘考虑的系统思维。生态文明首先就意味着人要认识和承认生态环境固有的动态平衡与自然规律,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尊重生态环境内在的规律,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在顺应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展开;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更指向社会建设,即指向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相关的社会文化层面的构建,使每个人都能够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布局息息相关,在我国进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当下,“寻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产业”等概念已深入人心,当生态文明的理念与产业布局紧密相连时,当符合生态文明的产业构建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模式便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运动休闲产业是绿色产业,它最符合生态文明的标准,同时又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催化剂,因此,在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运动休闲产业迎来了它绝佳的发展契机。一方面,运动休闲活动强力依赖于生态环境,只有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从事休闲运动,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休闲所带来的轻松、充实和愉悦,甚至可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运动休闲的一部分。现代流行的休闲运动(如:登山、攀岩、漂流、滑雪、徒步、山地自行车等等)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就在于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亲近自然,挑战自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运动休闲的最高境界。这使得热爱休闲运动的人们更加重视和期待美好的环境,因而生态文明建设最符合休闲运动爱好者的心愿。另一方面,由于作为运动休闲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休闲运动爱好者喜欢一切环保、绿色的产业,特别是运动休闲产品,所以运动休闲产品生产企业必须把绿色环保概念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真正被市场接受。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绿色环保的运动休闲产品本身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标志。

2 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生态效应

2.1 运动休闲活动是提升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实践导师

学校体育把“体育”定义为:通过身体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的社会活动[2],也就是说体育运动可以影响人,教育人。同样,运动休闲活动可以教给人们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对待自然的态度,运动休闲活动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这比学校的课堂教育生动的多、主动的多。户外休闲运动在带给人挑战、刺激、快乐的同时,也使人们深深地意识到,这些快乐和新奇都依赖于美好的自然环境,失去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休闲运动将变得苍白无味。试想想一个人在马路上徒步或者在城市台阶上登高以代替登山,那是多么的无趣。大自然对于人具有教育意义,就是它可以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去影响人,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情趣,完善人的品格[3]。同样,运动休闲活动也可以教育人,影响人,是人们通过活动体验挑战自我,敬畏自然的心灵感受,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经常参加运动休闲活动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树立生态环境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热爱休闲运动的人几乎都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因为运动休闲活动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自然,通过活动,人们进一步与山、林、水亲密接触、互动,深度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最高水平的娱乐。经常从事休闲运动的人们是社会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和生态保护的行动标兵,他们不仅是运动休闲产业的消费主力军,同时也是运动休闲产业的活广告,从而使得更多的人热爱休闲运动,自觉提升生态环境意识,因为破坏环境就等于是破坏他们休闲运动的场所,破坏他们的乐趣之所在。

2.2 运动休闲基地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国家不动产

从社会角度考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让人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识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形成自觉的符合生态发展的行为习惯。而从环境角度考虑生态文明建设,那就要建立生态文明基地,以点带面,最终建立全国生态文明环境体系。比如世界各国都普遍建立的国家公园、省立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区域有效地通过设立公园得到了保护,同时也成为了生态文明的教育、示范基地,人们在这些区域从事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了优美环境带给人们的身心享受,从而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运动休闲基地也可以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或者保护基地。一条河流或者一座山峰,如果被设立为漂流运动基地和登山基地,那么它的自然保护效果不言而喻,人们因此而不能再在这里搞工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等。同时,人们在这里从事休闲运动的时候,在感受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保护这片难得的自然赏赐的愿望和行动。这方面,加拿大的做法可谓世界的典范。以安大略省著名的布鲁斯步道为例,这条步道沿安大略省由南向北的森林带修建,全长800km,在原始森林中开辟出一条供徒步者运动的步道,沿途设立休息站,站内有洗手间和饮用水,并提供步道地图和安全警示和急救站。步道沿途还在树干上标明不同颜色的标志,人们可以沿同一颜色的标志走,选择不同的路线而不至于迷路。沿途还有无数个木牌地图,以及各个区域的植物、动物种类,危险动物和有毒植物更是被明显指示。有些区域则设置铁丝网,防止大型动物串入步道。步道的建设部不是从森林以外运进一砖一瓦,而是从森林中就地取材,在原有地形基础上开辟出一条简单而又安全的不行小径。这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到2017年底,布鲁斯步道已向公众开放了整整50年,沿途由民间自发成立的徒步俱乐部有400多个,其环境和社会效益可见一斑[4],同时,他对运动休闲产业的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当然除了步道之外,加拿大还有大量的山地自行车道、雪地摩托道、不同难度级别的漂流河流、攀岩岩壁等,这些运动休闲场所虽然都是免费的,但却有着非常好的基于服务的管理。2017年,加拿大又建成一条横贯东西的、绵延曲折总长达24000km的世界上最长的步道[5],可谓生态环境与运动休闲紧密结合的最好范例。

3 生态文明建设对运动休闲产业的促进

3.1 生态文明建设是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环境与社会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看的见的部分在于生态环境,看不见的部分则在人们的心里,在于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运动休闲也强调行为习惯和内在情趣,只有把运动休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才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人本身。一时兴起去参加一次休闲娱乐活动对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比如偶尔去蹦极,到旅游景点参加一次漂流等等。要想使运动休闲融入人们的生活就必须让运动休闲所要求的生态环境贴近人的起居,所以生态环境条件是建立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也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是运动休闲的前提条件,而当运动休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便具备了巨大的市场。世界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运动休闲产业发达的国家一定就是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诸如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等。许多户外运动的顶级品牌也都出自于这些国家,比如美国的North Face(北面)、加拿大的Arcteryx(始祖鸟)、德国的LOWA、法国的艾高等等。

中国的运动休闲时尚之风兴起时间不长就遇到了发展瓶颈,以上各大著名运动休闲品牌在中国都有大规模的销售,证明人们有了运动休闲的冲动与愿望,但缺乏运动休闲的场所和自然条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所以,要想在中国大力发展运动休闲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恢复和重建清洁的自然环境,给运动休闲提供最基本的条件,而这必须从建设生态文明开始,在环境层面、在社会心理层面构建生态文明的环境、行为与道德标准。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在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标准建设,也就是行为与道德标准,只有人们具有了一定水准的生态文明行为与道德标准,生态环境才能持续得到改善并保持,文明可以传承,文明的氛围可以影响他人,而构建心理层面的生态文明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示范,单纯的说教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当下的环境状况大家有目共睹,因此,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举行适当的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生态文明的成果才是最佳的生态文明教育途径,运动休闲活动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与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匹配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3.2 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了政府的公益投资意识,直接惠及运动休闲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资金,需要有人来投资,而这个投资主体应当是各级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体现在这里,政府主导投资去完成民间资本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与工程。特别是在我国,土地和一切自然资源都归国家所有,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只有政府投资才能做到产权明确,也才能体现它的公益性。而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期持续性的投入,且几乎没有直接的投资回报,非国家财政不能负担。西方生态环境较好的国家都是由政府持续投入建设和保持生态环境。根据欧盟[6]和加拿大统计局[7]2017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制成图1,从中可以发现,在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中,他们每年仍然在生态建设上有相当的政府投入。

图1 2016年生态建设政府投入比较(占GDP的百分比)

目前没有找到中国的相对应的数据,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我国污染治理投资涉及8800多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3%,约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6%,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项目的环保设施投资等[8]。与环境较好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很大程度在治理和限制现有的污染企业,缩小污染源的规模,这与发达国家的生态保护稍有不同。表面上看,GDP的1.3%投向环保,投资力度可谓不小,但对于中国的环境现状和人口规模,这似乎还远远不够。以上欧盟和几个国家的数据可以说明生态建设持续投入的道理,其中加拿大一直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但加拿大政府依然会在生态保护方面投入GDP的近0.5%用于生态保护,而英国的投入最高,接近1.5%。众所周知,英国曾经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这或许促使他们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当然,这里显示的数据仅仅是物理意义的生态保护与治理,而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社会文化建设这种无形的东西,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生态文明的社会文化层面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前面介绍的加拿大步道建设就在沿途放置了许许多多的宣传、教育资料或公益广告,另外国家旅游与资源环境部门也为人们的绿色旅游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免费服务,而这些都是由政府买单。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政府对生态建设的投入,首先获益的就是运动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运动休闲产业、旅游产业等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度极高,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两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两个产业本身不可能为他们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进行大量的投入,从资金、产权、收益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是给运动休闲产业的间接投入,然而,如果运动休闲学界、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政府在生态建设上的投资咨询和建议,政府又能够主动与运动休闲产业界合作,有目的地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生态保护基地,那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也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宣传基地。也就是说,政府与运动休闲产业界协同配合便能够做到一种投资,双重收益。

4 生态文明与运动休闲的文化意义趋同

生态文明中,生态指的是自然环境方面,它表示自然环境是一种有机动态平衡的状态,即有生命的状态;而文明则主要指人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行为方面,即代表人类积极、正面和发展的方面。所以谈到生态文明就一定是指自然和人两个方面。过去我们单单强调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环境状况似乎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大不如前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只重视了环境的方面,忽视了人的方面,忽视了自然环境的生命状态,忽视生态的自然法则,忽视了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的过程。几十年的环境保护的努力的结果是环境治理效果不大,并直接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运动休闲产业难以健康发展。照理说,运动休闲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健康、时尚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运动休闲产业应当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但现实却是它过早地遇到了发展瓶颈,因为运动休闲大力发展需要广泛的自然资源作为其基本条件,而中国目前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似乎都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非凡,具体地对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

所谓文明,是人们在一种文化氛围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大众利益的行为规范。在一个社会中,文明体现在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就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的推崇与普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运动休闲产业这种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生态文明的意识被社会所认知,然后传承下去便形成文化,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在自然而然地宣扬一种符合生态文明的社会行为,其文化意义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约而同。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环境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环境清洁工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