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臻
摘 要:由典型图片引出可遗传变异类型,以实例分析、合作探究、资料分析、概括归纳四个方面完成“基因突变”一节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基因突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能控制生物的性状,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分析资料:
【资料】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
设计意图:变异的类型对于第5章有统领作用,学生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图片,能轻松地总结出两种变异现象及区分原则,课堂达成效果不错。
二、引入实例,突破概念
資料呈现: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教师阐述: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多媒体呈现: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顺序
正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异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
学生找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分子异常的原因——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学生完成下图查找病因(阅读课本,思考与讨论)
直接原因:蛋白质中氨基酸被替换;根本原因:碱基对替换。 呈现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设计意图: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探究,总结规律
基因突变概念中碱基对的三种改变方式对蛋白质的影响如何呢?给出资料,学生分工协作。
设计意图:基因突变概念中提到了碱基对三种改变都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随即提出三种改变对蛋白质的影响如何,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利用创设的情境,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突破抽象的概念,最后规律的总结水到渠成。
四、内容延伸,丰富内涵
基因突变后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基因突变一定可以遗传给后代吗?
(2)基因突变后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如果不能试举例。
设计意图:问题若是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虽然可以接受,却是被动的。通过思考讨论、集思广益的方式呈现,既锻炼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又让其有参与过程的喜悦感。
五、分析资料,总结诱因
分析下列现象中的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1.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生要穿防护衣。
2.一日吸下烟入喉,自己喜欢旁人愁。清新空气被污染,他日患病泪长流。
3.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容易引起肝细胞癌变。
总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设计意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远离辐射、拒绝吸烟、健康饮食、珍爱生命……
六、材料分析,特点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
1.自然界中,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肺炎双球菌的种类有无荚膜和有荚膜类型;小麦的高杆和矮杆;兔的白毛和黑毛等。
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3.以基因A为例,它可以突变成为a1,还可能突变为a2、a3等一系列的等位基因。
4.几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自然突变率。
设计意图:基因突变的特点不能死记硬背,应该通过不同侧面理解。关于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自然总结出了基因突变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
1.基因突变这一节内容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学生的动画,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所以,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跟随教师提供的情境,动脑思、动手写、动口讲,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全程高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在这节课中我特别尝试了能力与情感的设计。若是能够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讲授知识,深度挖掘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能力为重,情感为先”这一理念应该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生活有指导意义,无形中就会增加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闫立.“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11).
?誗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