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军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又成了一时热点,支持者众,但反对者也不少。
多年来反对减负的声音一直很响亮,反对者提得最多的还是教育公平,还有人声称,很多在专业领域有造诣的人士,没有几个的学习经历是轻松自由的。甚至有“海归”现身说法,指出欧美经济与政治精英的孩子几乎都在私立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及最严格的规范训练,意思也是多做功课是成为精英人士的必由之路。更有借日本减负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论证减负得不偿失的,还有声称韩国课业负担也很重的。
在呼吁减负这方面,有苦口婆心分析減负意义所在的,有指责反对减负者思想顽固僵化的,有针锋相对驳斥反对减负谬论的,还有建议教育改革重视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排除减负阻力的。但想让反对减负的人心悦诚服接受减负,任重道远。
普通家庭子女的确没有真正享受公平的教育,那主要还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乡村学校师资不足,城际校际差异也非常明显,“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牌子容易取消,但事实存在的差异与难以逾越的门槛还是不易弭平的。说学校减负了,家境较好的同学会去参加校外辅导以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这的确有可能。但是,这对学生个人而言,完全被逼上升学的独木桥,对他们个人的个性发展恐怕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
有人提出“三点半”问题,因为要减负,很多学校下午放学较早,而家长还在上班,学生无人看护很不安全。可是为什么只有学校能给学生提供安全,其他地方就不能?况且学校自身其实也承受不起这样的重任。除了课本知识,学生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除了教室,学生应该去的地方也很多,我们的社会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似乎也没有打算准备,以至于很多人都不习惯想,学生可以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艺术馆甚至是大自然去探索学习,任孩子自主选择更广阔的社会以更开放的态度去探索学习。
在我看来,教育减负并非是放纵学生丢弃严格认真的学习训练,也绝对不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是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摒弃应试教育那种把智力活动异化为体力劳动的做法,改变学校只为升学而教育和学生只为升学而学习的观念。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学习当然是不错的,但只翻书山而不能自由地欣赏书山中的风景,怕是要在山中迷路的,会不断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而不能尽情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走过之后,也说不出山上风景之美,也正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老话。
教育首先是培养会做人会生活的现代公民。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下,学生失去了课业之外的生活,背负沉重,却未必能承担得起未来的社会责任。所以,教育减负就是要把更多孩子们从单调的教室里和乏味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多一点轻松自由,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生活和想象空间,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自我,看到未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作者单位:河南省唐河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