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双向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7-26 08:34:28范明莉
智慧健康 2018年16期
关键词:针感气海关元

范明莉

(新疆福海县中医医院,新疆 福海 836400)

0 引言

脑卒中是医学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在治疗过程中方案的正确性直接与预后相关[1]。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行之有效的针刺与艾灸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尤其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有重要意义[2]。该文章通过对比研究方式探讨针刺联合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选择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存在任何对本研究结果会形成影响的疾病、症状。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6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年龄45~80岁,平均(68.2±5.3)岁;实验组年龄46~79岁,平均(67.1±7.5)岁。60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牛津社区卒中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多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主要以改善循环、控制颅内压力、保护脑细胞、预防脑细胞水肿、补充血液含氧量、改善水电解质平衡等;采用针刺联合艾灸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措施上取穴。

1.2.1 头针取穴

在头穴丛刺入长针并留针。顶区采取百会透前顶和左右神聪,及再向外左右各一寸向前透刺。患者上下肢偏瘫仍以手足阳明经肩髃、曲池、合谷、髀关、血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常规取穴,

1.2.2 腹背部取穴

气海、关元、中极、横骨、肾俞、次髎、膀胱俞、肺俞及四肢:三阴交、阴临泉、委阳、曲泉、足三里、秩边等穴。腹背取穴可隔日交替使用。

1.2.3 操作

对于尿失禁、尿潴留患者取中极穴透曲骨视患者胖瘦呈15°~30°透刺行手法提插捻转10~30s,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针尖的方向施向会阴区,针感传至会阴,气海30°角向关元,曲骨方向透刺1.5~2寸,施提插手法获得针感使酸麻向会阴方向放射,关元、中极、秩边等穴针感放射均向会阴方向传导、秩边取穴向内斜刺2.0~3.0寸,施提插手法,针感传至前阴。每日一次,留针30~50min,10次为一疗程。

1.2.4 灸法

采用灸盒艾炷灸百会、肺腧、肾俞、气海、关元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d一疗程。

1.3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估(EORTCQLQ-30)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分数越高治愈力及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针灸双向联合治疗后的整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实验组(n=30) 75.31±15.23 67.23±15.31 77.42±14.32 78.31±15.21 71.21±16.76常规组(n=30) 55.21±14.32 51.45±14.21 55.21±13.54 57.24±14.66 53.15±13.12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临床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有该病的患者会导致中枢性的瘫痪,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动作协调,认知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各种障碍,对患者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3]。一旦出现上述各种问题仅借助常规手段治疗不尽人意,若有效的把常规手段和中医联合起来双向治疗则疗效倍增[4]。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化方案和提供心身方面疏导,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更好的康复有着深远的意义[5]。

尿失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治疗难度及成本费用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宗旨:改善排尿障碍。中医认为:脑卒中是脑窍受阻,经络不通与肝肾亏虚是引发膀胱失约为主要因素[6]。该病可采用针刺联合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7]。

《灵枢官能》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确针刺艾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作用;根据中医学理论,尿液由肾和膀胱所主,尿失禁主要是膀胱失约与肾阳的温煦,而对尿液缺乏约束力。其针灸治疗原则当以补益下元、固摄膀胱为务[8]。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都使肾脏的俞穴和募穴,尤其是中极和膀胱俞,分别是膀胱的背俞和腹募俞,对膀胱的括约肌对尿液的控制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委阳为三焦的下合穴,隶属于膀胱,可调理水道,固摄膀胱[9];足三里,阴陵泉分别是胃经、脾经的合穴,健运脾胃,脾气健运则中气充沛而不下陷,对尿液固摄力强。头为诸阳之会,刺百会穴是百脉的交汇之穴,主治脑病根基要穴。关元、气海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功效,所取穴位均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10]。针感传至病所使得气至而有效,从而保障整体治疗效果。从研究结果中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联合治疗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常规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显著。本结果充分显示针灸双向联合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耐受程度和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双向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针感气海关元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针感量表的研究现状及新量表的设计思路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新传奇(2019年17期)2019-08-04 16:13:49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小穴位 大健康
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浅析痛针感的作用
江苏中医药(2014年2期)2014-04-15 09:52:23
气海穴/气海穴适宜的人群
中老年健康(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