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见以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属于高发性结核病,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普及,结核杆菌耐药菌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普及,抗生素滥用情况日益严重,导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为治疗造成巨大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健康[1-3]。本次研究选择48例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8例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0~70岁,平均(62.5±3.8)岁,病程 0.5~2年,平均(1.0±0.5)年;同期选择48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62.0±3.5)岁,病程0.5~2年,平均(1.0±0.5)年,所有受检对象均已通过相关检测,观察组符合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诊断标准,均无CT、X线及IVP检测禁忌,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肾盂造影、B超、X线片剂CT检测,分别于检测前后记录其临床资料,检测结束后确保其无异常情况执行对比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及临床症状由主治医师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根据其适应症差异制定治疗方案,以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式为主,接受其中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共28例,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及吡嗪酰胺;接受手术治疗共20例,其中7例接受肾盂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5例接受肾部分切除术,8例接受其他手术方式[4-5]。
选择《现代泌尿外科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疗效评价,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相关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存在明显改善倾向,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效:所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计算公式:(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综合有效率[6]。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 准 差) 表 示, 采 用 t和 χ2检 验, 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IVP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B超及X线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CT、IVP检测结果准确度显著高于B超与X线检测方式,详见表1。
表1 各检测方式结果对比[n(%)]
28例患者接受三联或四联治疗,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综合有效率为92.8%;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95.0%;组间对比(χ2=1.654,P=0.154),P>0.05无统计学意义。
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临床诊断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深入了解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诊治要点,选择一种有效诊断方式,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依据,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泌尿系统结核症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可累计全身多处器官,如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等组织,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率不高,该症病理类型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少数继发于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治疗不当将导致全身症状,如体重骤减、低热、乏力或贫血等[8]。
泌尿系统结核症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全身症状可有体重减轻、低热、乏力或贫血。也可无任何症状而在尿常规检查时才被发现。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是指无典型的严重尿频、尿急症状,临床表现轻微,不易察觉,甚至无症状,存在影像学改变;其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腰痛、血尿、尿液混浊、尿频、发热、盗汗等。严重情况下累及其他组织发生恶化,如输尿管结核,致使其表现为输尿管增粗、变硬,形成僵直的索条,肌肉收缩功能减退,甚至完全闭锁。结核杆菌经血或淋巴播散到泌尿生殖系时,优先破坏肾皮质,形成干酪坏死灶,造成肾髓质,最终蔓延至肾小盏形成结核性空洞,出现肾结核典型症状;通常发展至此阶段已错过最佳治疗期,严重影响患者泌尿生殖功能[9]。本次研究发现,通过IVP、CT、B超、X线等检测方式,CT与IVP检测方式均具有显著优势,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准确性高,应用于临床诊断中可快速确诊,直观检测泌尿系统结核病情发展程度,有助于尽早投入治疗控制病情恶化。给予对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10]。
综上所述,针对不典型泌尿系统结核患者给予IVP、CT检测方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相较于B超、X线检测方式优势明显,降低误诊率,给予对症治疗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