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 王海华
摘要:通过在CNKI检索关键词“读后续写”发现,ZL2012年至2017年末,国内有150多篇相关论文,其中15篇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基于核心期刊文献,本文对“读后续写”从其理论依据、研究现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将研究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述评: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研究的述评和对来华汉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研究的述评;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关键词:读后续写;协同效应;外语教学;促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6.037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6-0126-05
一、引言
读后续写,通常是指从读物中截留一篇结尾缺失的材料,让学习者读后写全内容(王初明,2012)。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大优势在于将语言的模仿与内容的创新有机结合,在于释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其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王初明,2012)。读后续写不仅激发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还给学习者提供密切相关的语篇情境进行模仿,从而达到促学效果。目前,国内该领域从外语学习视角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对近6年来期刊论文进行整理归纳,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读后续写发展大致脉络,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二、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alignment effects)是读后续写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协同是指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是语言输出向语言输入看齐,是由低向高拉平,缩小差距。协同效应实为拉平效应,亦即学习效应,包含模仿成分,涉及他人语言的重复应用,具有巩固或扩张学习者语言表征的功能。在协同过程中,如果他人的语言水平高,水平低的学習者将得益于协同的拉平效应,语言水平提高得快(王初明,2012)。
自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和心理语言学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语言中的协同现象,由于看待问题角度不同,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Pickering&Branigan;(1998)提出,结构启动是指学习者在续写时借用前文表达,创造性地将其应用到新的情景中,是语言协同的表现。Atkinson等(2007)将协同的观念从一般学习活动中延伸到二语习得领域中,认为协同不仅仅发生在人和人之间,同时也发生在人与周围物质环境之间,并强调协同对于二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水平,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通常低于其语言理解水平。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外语学习者头脑中存储有一定的知识,但他们无法将其适当地、适时地提取出来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种非对称现象一直都是外语界着力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情况,王初明(2012)提出以读后续写为促学方法,切实提高外语学习效率。以“续”促学的本质(王初明,2017)就是将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紧密结合,引发语言协同效应,进而将别人的语言高效转化为自己会用的语言。
王初明(2010,2011)曾撰文指出,协同不仅发生在情境模式层次,在语言结构层次上也同样发生,并将协同理论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同时提出一条完整的“语言习得有效路径”:互动一理解一协同一产出一习得。可以看出,协同在语言习得中是承前启后的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外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便是理解水平高而产出水平低,据此路径,产出水平低的原因便是在“协同”这一阶段中,要想提高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就要在协同阶段上“做文章”、“下功夫”。
在对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研究中,两位学者(Wang&Wang;,2015;王敏,王初明,2014)发现,协同效应不仅仅存在于人际互动中,同时也存在于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的书面任务中,并影响后续写作中的语言使用。且被试在读英续英中所出现的语误显著少于读汉续英出现的语误;同时故事用汉语还是英语表述对续写中不同类型的偏误产生不同的影响。
虽然Pickering&Garrod;(2004)曾指出,对话是人类使用语言最自然、最基本的方式,当对话双方不在同一个语言水平上时,语言能力较低者便可能在与语言能力较高者的互动中与之发生协同,趋近或拉平与高水平者间的差距。但我国多数外语学习者在外语环境下与本族语者进行互动的机会相对欠缺,缺少二语口头语言的输出机会,因而有必要寻求一种替代方式,这时外语教学的重心就移到书面语言上来。“以写促学”正是采用书面语言的形式来改善外语学习,其既能够将外语的理解和产出紧密结合起来,又符合外语环境下听说机会较少而读写条件充分的特点,既重视了语境的作用,又能将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进行互动协同,让外语学习者从读后续写中接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有机会加以运用,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Atkmson等(2007)丰富了Picketing&Garrod;(2004)提出的互动协同理论,将存在于人际之间的协同效应拓展到了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王初明(201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互动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效应同时也出现在语言学习理解与产出的过程中,由此提出“续理论”,以完善外语教学。读后续写,从一种促学方式逐渐上升到“续理论”,验证了其所具有的研究价值,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也必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推动外语教与学,在外语教学领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现状
王初明(2012)提出,读后续写具有1)释放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2)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3)与阅读材料及其作者互动;4)创造性地模仿和使用语言;5)在接触语篇中使用语言;6)阅读材料有助于学习者自我纠错;7)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8)对外语学习和教学几无负面作用;9)杜绝抄袭,共9大促学优势,续写产生的协同效应使续作的语言向阅读材料的语言看齐,提升学习者外语水平。
自此,国内对于读后续写关注度不断增加,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层出不穷,旨在揭示该理论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并验证其有效性。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和对来华汉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
(一)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
经过不断探索,王初明凝练出阐释语言学习机理的“续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王初明,2016),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续说”、“续写”、“续译”3类共9种“续作”变体。对于“续说”,目前国内并没有权威性的实证研究,下面笔者将分别对“续写”和“续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1.对“续写”的研究
通过对CNKI的检索发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读后续写进行的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显示,读后续写可以提高语言的复杂性和准确性,激发“言说欲”,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写作压力,提高篇章的连贯性。
姜琳、陈锦(2015)以某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4个平行班的109名学生为被试,随机选取两个班进行读后续写训练。在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研究发现读后续写能够明显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复杂性和准确性。两位研究者认为,读后续写是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凸显语言输入、激发学习者注意形式,又能够优化语言输出、加快新知识的吸收,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可靠途径。
黄贻宁(2015)通过对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12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试验,探究读后续写教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写作能力有较明显的进步。在后续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中,有学生表明“读后续写让我们有话可说,作文写得比过去长了”,读后续写激发了他们的“言说欲”。
姜琳、涂孟玮(2016)将某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41名学生作为被试,以一篇抹去结尾的英文科幻故事为实验材料,检验讀后续写对学生学习单词和提高学习效率是否有促学功能。二位研究者发现,当学习者续写遇到语言障碍时,可以模仿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型,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新内容的表达中,不仅单词学得好,记得牢,而且容易提升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读后续写的促学功能。
张晓鹏(2016)以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两个平行班的58名学生作为被试,其中一个班级阅读无结尾的英文故事,另一个班级阅读无结尾的汉语故事,并均用英语来续写故事结尾。结果显示,读后续写对学生作文的词汇、句法结构、语篇连贯等文本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读后续写提供语言模仿样板,有助于学生发挥创作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思想,降低写作压力,维持和增强英语写作动机,进而实现“以写促学”。
彭红英(2017)使用一篇截去结尾的英文故事和10个正误判断题为实验素材,要求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174名学生完成读后续写任务。研究发现,读后续写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写作的语言连贯和内容连贯,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会借鉴阅读材料的语言表达,用词与前文的故事情节保持较高连贯。该研究验证了读后续写在写作连贯方面的促学效果。
2.对“续译”的研究
许琪(2016)将“续理论”应用于翻译练习,检验此类含“续”任务是否可以使译文更加精准。研究选取了新疆喀什地区某双语中学50名母语均为维吾尔语,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高一年级学生,采用两篇维汉对照文章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组学生先仔细阅读维汉双语前读材料,再将该维语文章的后续部分翻译成汉语,进行“读后续译”。对照组学生先阅读维语文章的前读材料,但无相对应的汉语翻译,学生需要翻译前读材料的末尾段落,然后将该维语文章的后续部分翻译成汉语,进行“非读后续译”。结果显示协同效应确实存在于“读后续译”任务中,此类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翻译质量,具有促学功能。
对于“续译”,国内现今只有此一篇较为权威的文献,研究者们可在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进行适当补充。
(二)对来华汉语学习者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
研究表明协同效应存在于含“续”的学习任务中,读后续写在多方面都具促学作用。虽然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被试,如高中生、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但是被试也均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研究对象并不够丰富,不足以说明读后续写是否对所有外语学习行之有效。因读后续写所针对的是改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这里面的外语不仅仅是指要对英语作为二语进行研究,对其他语种,例如汉语作为二语的情况也要进行实证研究。
为了继续深入研究,检验读后续写是否对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有同样的促学作用,王初明(2015)通过有声思维和即时访谈收集数据,采用三段汉语读物作为阅读材料,对两位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第一段用于培训被试如何进行有声思维,第二、三段读物是内容不全的故事,用于续写。研究结果印证了读后续写的有效性,因其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进而可以有效促学。此项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挖掘读后续写的促学潜力,改进其使用方法,打造高效的外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随后,王启、王凤兰(2016)对南方某大学56名来自韩国的汉语二语学习者开展读后续写实验,采用两篇抹去结尾的汉语故事为实验材料,每个被试均用汉语完成两篇续写,一篇为“读韩续汉”,另一篇为“读汉续汉”。实验结果同样确认了读后续写的促学效应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洪炜、石薇(2016)开展了一项实证研究,从“互动协同”的理念,将研究问题细化,检验读后续写能否帮助外国留学生解决学习汉语二语量词的难题。实验选取了来自印尼、泰国、俄罗斯等1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9名汉语学习者,以一幅图画、一段与图画对应的短文及三套测试题(分别用于前测、后测、延后测)为实验材料,采用看图填写量词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测试。此实验结果为打破汉语二语量词难学困局提供了出路,读后续写对汉语二语学习者量词的习得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语言学习难点可以通过“续”去攻克,支持了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观点。
以上研究表明,读后续写不仅可以应用于对英语二语的教学,对汉语二语的教学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当然,其他语种的二语教学仍有待研究,但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已为诸多相关学者所认可,此类研究成果指日可待。
四、发展前景展望
从2012年读后续写促学方法的提出,到现今取得广泛关注的“续理论”,读后续写逐渐走向成熟,其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逐渐被相关研究人员及广大外语教师所认可。读后续写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在当前世界,掌握一門甚至多门外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我国,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内,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认为外语难学的人也不在少数,怎样解决这一难题是外语研究者一直探讨的问题。由读后续写演变而来的“续理论”,作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承载着研究者们和外语学习者的期望,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一定会不断发展完善,其未来前景可以展望。
(一)理论不断完善、补充
王初明(2016)提出语言习得“续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并提出听后续说、视听续说、读后续说、对比续说、读后续写、听读续写、图文续写、对比续写及读后续译共9种“续作”变体。当然,“续作”变体并不会止于当前的9种,其还会有更加丰富的形式等待研究者去发现、去研究,当前的9种也未必全部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它们也可能再进一步地有多种变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新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外语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将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广泛的空间,更多更为有效的促学方式等待研究者们去挖掘,外语教师可以据此制定新方法来切实有效地促学,使外语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外语技能。
(二)广泛的实际应用
我国多数外语学习者在外语环境下与本族语者进行互动的机会相对欠缺,而读后续写恰好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很可能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惊人效果。Bachman&Palmer;(2010)认为,反拨效应是当今语言测试的首要考量因素,语言测试要能够促教促学。基于开发新题型的需要,更是基于对反拨效应重要性的认识,王初明、亓鲁霞(2013)从语言测试的视角,对读后续写任务开展效度和信度取证分析,探究其应用于外语水平考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读后续写尽管面临主观题型如何提高评分信度的问题,但还是具有明显优于其他写作题型的地方,极具考试用途的研发价值。2016年浙江省已把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新题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着理论实践的不断丰富,读后续写将逐渐在国内加以普及,甚至在国外也同样会作为学习外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上述相关研究中,读后续写对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都有所帮助,虽然目前国内读后续写还没有对其他外语语种的研究,但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完善、推广,读后续写将在更大范围内加以应用,提高广大学习者的外语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尽管迄今为止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从不同视角,采用了不同研究方法,选取了不同被试,其促学作用已经为诸多研究所证实,但读后续写仍处于发展阶段。王初明(2016)提出的3种续作分类中,“续写”的研究较多,对于“续译”目前只有一例研究(许琪,2016)。今后研究者们可以从“续说”人手,进行相关研究。另外,国内对于读后续写的研究多与英语二语和汉语二语相关,研究者们可对其他二语进行研究,验证读后续写是否同样有效。
读后续写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在未来研究发展中,读后续写势必会对外语教学产生更为深刻、广泛的影响,从而切实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