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研究型地理教师的发展研究

2018-07-25 11:37祖敏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祖敏

摘 要 地理教师成为地理课程的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从研究型地理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与措施。地理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研究可以分为行为取向、认知取向和人格取向三个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普遍性、生成性、表现性和行为等。地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从社会生活的经验需求出发,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 研究型地理教师 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 目标分析 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58

Abstract The geography teacher becomes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researcher is one of geography education reform successful breakthroug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earch geography teach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des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rections: behavioral orientation, cognitive orientation and personality orientation.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is universal, generative, expressive and behavior. The choice of geography cours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needs to proceed from the angle of subject development, from the experience demand of social life, from the angle of learner.

Keywords research geography teache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target analysis; method selection

研究型教師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1-3]笔者认为,研究型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属性: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

1 研究地理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

1.1 地理课程开发

高中地理课程兼备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地理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地理事实,也要吸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人文特点产生求知欲。

地理教师要在课程开发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的方法,发掘自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将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的引导者。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要给予生动的情境化体验,这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独特思维的展现和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

1.2 地理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作为课程研究者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适合学情的教学设计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陈澄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地理学科内容而进行的,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地理性”特点。[4]简单来说,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地理教师为达成地理教学目标,依据学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所完成的地理课堂教学计划。

从认知取向的角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进行的教学实践计划。部分地理教师将地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立足于自身的经验,由于地理知识大多源于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地理教师更偏向于发现学习的主张,优点是让学生对身边时刻存在的事物产生好奇,产生探索的欲望。将学生尚未认知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交叉整合,让未知的理论基于生活中的经验,使学生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引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效果。

从行为取向的角度出发,地理教学设计可以立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程序教学主张让学生积极地营造学习环境,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演示教学和直观手段,按照知识难度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最直接、最深刻地将抽象化的知识在大脑中得到形象化的记忆。同时,地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过渡性,需注意教学步骤之间难度跨度的适宜性。在学习步调上要允许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收获和快乐,拥有自己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地理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关怀学习者,主张地理课堂应关心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性,让学生依赖直觉,具有潜能地创造自我人格。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生成,并自然地过渡到自我意识当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自我实现。高中地理必修一是整个必修内容的重难点所在,也是高中地理的基础性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学习难度太大,导致在地理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形成对地理这门“难学科目”的抵制情绪。因而,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情感变化,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由地完成知识在自我意识中的转化,加深自我认识,达成自我改变和自我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分析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

2.1 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在选取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时,应考虑到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如何提升其地理知识、理解力和技能。[5]学习地理知识是大脑在进行高级复杂的思考过程。在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发展的科学影响下,地理教师应根据科学的指导,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需要,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

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首先得了解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地理内容,学生的错误认知和前概念是什么,如何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技能。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以科学的方法解决和避免。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教学活动皆能百变不离其宗,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有效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行为、条件、标准和对象(即ABCD),即明确教学对象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对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程度的认知。例如,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能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在完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情感与教学过程的契合度,教学和课堂训练也应服从教师引导的过程,注重学生是地理课堂的主体。地理教师需要有自我反思意识和创造能力。

地理教师应具备极大的包容性和宽容度,即尊重学生在地理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支持教师抛出学习问题,提供学习方法,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实现和个性发展。例如,学习完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学生能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意识到个人应该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尊重学生学习背景和经验的差异性,在课堂中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学会技能解决地理问题,并愿意体验地理教学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2.2 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选择

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质上是从学习者、学科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加以平衡和取舍。在具体目标的确定中,地理教师需要考虑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情和实际教学条件,以及社会生活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确定地理课程与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确定学生、学科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明确达成教学目的而选择适合的目标取向,最后明确地理课程和教学的目标。

3 选择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3.1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

从地理学科本身而言,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布局,研究地理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选择,从不同程度上结合了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即结合了学科知识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需求和学习者本身的需要。

地理学科知识的发展和研究是学科内容选择的基础,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点问题,在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中分章节进行了具体研究。对地理问题的专题式讨论、问题式讨论、思维操练式讨论以及任务式讨论和反思式讨论,都是在积极探索各种地理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以及合作性学习亦是对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实践性探究。

地理学围绕“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主题,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地理学发展在社会资源整合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对地理学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地理学科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于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实,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和资源等环境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现代技术方法为支撑,从而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并解决各种地理问题,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立足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地理课程体现了“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负责任而又活跃的公民必不可少”。地理学习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必不可少,包括认识、适应、保护和享受生活环境的能力;地理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人文地理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成为兼备大自然美和人文素养美且立足于全球视野的地球公民。

3.2 教学方法的选择

地理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类型。从教学途径分类,可分为以语言为主的方法、直观教学方法、实习方法;按照信息获取方法可分为口述法、观察法和比较法;按照教学媒体分类,可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等等。

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变通和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向学生示范地理实验的过程以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呈现地理挂图和地理标本,动画展示地球板块的构造,口述河流剖面的形成过程;也可以通过对话和课堂讨论给学生以自我启发和思考;更可以通过自主性教学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自我肯定和提升。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媒体等各方面进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地理教师作为课程的研究者,树立起研究地理课程的意识,成为地理课程的研究者,对地理新课程改革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志伟.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J].教育探索,2010(10):95-96.

[2] 黄学军.研究型教师并非高不可及[N].中国教育报,2013-07-03(010).

[3] 唐智松.目标定位:研究型教师[J].教育研究,2011(8):85-86.

[4] 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5]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2016国际地理教育宪章.张建珍,段玉山,龚倩,译.2016.8.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