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8-07-25 11:37杨汉中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教育数学

杨汉中

摘 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学好数学,仅仅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更加值得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外作业形式这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数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56

Abstract Abstract: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grasp basic concept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f they want to learn math well. How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ater learning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riching the form of extracurricular work,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apply mathematics.

Keywords primary educa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学好数学,仅仅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中,学生通常因为学习兴趣的缺乏,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导致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学生缺少学习动力而空有学习压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视学习为负担。而在主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学习用时短、质量高。

所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与成绩的目的。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尤其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同时减缓学生学习时过重的心理压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不忽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让他们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所以可以从课堂教学和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两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具体阐述如下:

1 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好习惯为引领的培养方向

1.1 巧妙设疑,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生活和学习方法经验有限,在学习中产生失误,这不足为怪,这些失误往往也是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明白听讲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例如,教学“克、千克”片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某样东西的重量有多少克或多少千克时,有名学生说我早上吃的鸡蛋有58kg,老师就幽默地回答:“那这只巨蛋可该减肥了哟!比老师还重呢!”学生答完后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觉得很奇怪。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注意你使用的单位哟!”学生这时恍然大悟,意识到“克”比“千克”小,应该用“克”做单位合适,重新建立了清晰的重量单位观念。要让学生在嘗试和失败中探索新知。

1.2 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鄂教版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有一篇名为《三个小板凳》的课文,讲述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制作了一个很粗糙的板凳,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老师生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但是爱因斯坦说:“一定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他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掏出了两个更粗糙的小板凳,并解释道:“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而刚交上去的是板凳虽然不能让人满意,但是比起这两个要强得多。”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丑板凳,刚才上交的那个板凳就显得不那么糟糕了。看到这里,原本生气的老师不再指责爱因斯坦,而全班同学也再也没有嘲笑过爱因斯坦。

语文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都是有共通性的,留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再独立思考,从而得到最优方案。这样的能力培养对孩子的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走进名人生活时,我们作为教师不妨多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疑——为什么要做三个小板凳?从而引出长方形周长公式为什么可以是:①长+长+宽+宽,②长+宽,③(长+宽),用孩子曾经学过的课文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度与参与度。课堂不是老师的讲堂,它是学生合作探疑的学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学生应在小组讨论中,多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从而通过文本感知,爱因斯坦做出三个粗糙的小板凳是出于爱因斯坦力求完美的做事风格,他的故事对“态度决定一切”做了最好诠释!引出我们学习数学的作用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会有多种方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从而得到最优方案。让学生通过读故事,联系数学知识,充分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板凳制作得再糟糕,只要坚持不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能实现优化。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科学规律的发生、发展全过程,使学生能获得知识,也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个性

心理学研究显示: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很重要,并希望自己得到重视。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学生,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双赢。只要老师适当引导,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意志领域,便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运算定律时,计算245,有的同学用的笔算直接竖式计算了,他觉得比较简便。有的同学用的245=45=45,还有的同学使用245=(20+4)5=205+45。教师要肯定每一个孩子的算法,因为都是经过思考后的正确答案。要鼓励使用笔算的孩子大胆尝试,慢慢学会简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和赞扬,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尊重并赏识学生的发现十分重要,学生的实践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自然会十分开心。因此,要对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些思路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引导。

2.1 让学生自选课外作业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作业,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例如设置“每周一题”环节,让孩子自己设计数学题目,必须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创的数学题,而且要能准确、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并能告知其他同学这类题目和解题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融入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后在“每周一题”这个数学活动课中,指导学生选出一题来考其他同学。

可能往往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能清晰地说出题目的来源与解题方法,对这些学生要予以肯定,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能让获得感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更加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在极大程度上鼓舞学生迎接挑战的积极性,到了下课时间,孩子们就主动凑在一起,去研究难题,从而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用5个5组成一个算式,在五个数字间填上“+、-、保姑扛龅仁匠闪ⅲ纯茨隳茏龀黾柑猓5 5 5 5 5=0;5 5 5 5 5=1;5 5 5 5 5=2;

5 5 5 5 5=5;5 5 5 5 5=4;5 5 5 5 5=5;

5 5 5 5 5=6;5 5 5 5 5=7;5 5 5 5 5=8;

5 5 5 5 5=9。

能做出1~3题的,鼓励学生“不错”。能做出4~6题的,表扬学生“真赞”。能做出7~9题的,大声说“真牛”。

2.2 要分层次地安排课外作业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客观存在,老师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学习长方形、圆形的面积后,可以安排课外作业:“我是一个设计师”。

(1)量出家里客厅和餐厅的面积,计算出家里公共面积有多少?

(2)计算家里圆形餐桌或炒锅的大小。

(3)假如有15平方米的厕所,要你铺瓷砖,你想如何设计?

让学生根据家里面积和有关设施的大小,挑选自己感兴趣并可以完成的内容。第一题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经过实地测量都能完成务。第二题是针对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需要进行计算。第三题则是对更有能力的学生来布置的。面向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来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3 更加开放地安排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题型设计应呈现层级性,灵活选择做题难度。设计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出多种解法、多种答案,留给学生自主创新和大胆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获取和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有效扩展思维空间,让学生熟练掌握多种解题技巧和方法。针对开放型课外作业设计谈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1)拆的方法:拆掉一个条件,使原问题变成条件不完备的另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答案。

如买来面值0.6和0.8元的邮票共15张,用去10.6元。买来两种邮票各多少张?如去掉题中邮票共15张这个条件,即得出一道开放题,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各组答案间的关系(算出一组答案后,只要通过增加或减少4张0.6元邮票的方法很快算出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2)从求异到求同:把几个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实现从求异到求同。

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大小变化。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12厘米长的绳子和一个钉板,通过拼摆,算出周长不变时,面积是会产生变化的。

通过对比发现①的面积=5=5,②的面积=4=8,③的面积=3=9。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不一定相等。然后紧接着探究出,周长不变时,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这样,因为整个推导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師要努力设计大量开放性的习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大胆探索和努力创新的学习态度。

所以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如果能把来自实践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学生既乐于接受,又能巩固掌握课本知识,并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教学工作者应顺应时代要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释放出全部的激情,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教育数学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