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秀
摘 要 美术学科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文章围绕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阐述,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审美;生活;情感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07-01
随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成长。而美术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之一,也担任着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对美的向往等。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意识。
一、联系生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敢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精心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究意识,能够自主地使用判断的目光去观察美与丑,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意识的提升。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边的美好事物,挖掘隐匿在万物表面下的美,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熏陶情感。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去拥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美好,感受精神上的升华。例如,在教学《动物与植物欣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清晰直观地呈现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多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自发地去感知美的存在。例如,在分析《家乡的桥和塔》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与塔,进行描绘,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塑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是巨大的,也层出不穷的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让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更换、取代,开阔了教学形式的视野。教师可以参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足够宽广的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擅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借助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盛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声音及动态图片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感受到美的魅力,自主地去观察、探究及挖掘美。例如,在要求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示“一年四季”的涵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具有季节代表性的图片、声音等,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到季节的独特与魅力,去摸索美的踪迹,找寻美的身影,熏陶情操。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只有与隐匿在作品里的情感碰撞冲击时,才能感知到那一份独特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造诣。
三、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创意实践
只有身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日常状态,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热点,趋于学生的好奇心所在,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随着认知水平的递增,教材课本也逐渐加入了一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而小学生往往对抽象性知识不具备探究欲望,深入了解时往往会碰壁。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一些教学缓解,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例如,在学习《百变你我他》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发光的色粉笔“魔法星星”,邀请学生一同进行绘画创作,并适时地进行积极肯定的评价与表扬,增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设下悬念:教师会在最后关头使用魔力光令作品拥有特别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满怀期待地、更加用心地进行创作,最后,呈现作品的时候,暗光使作品变得更加夺人眼球起来。在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后,学生能够体会到立体主义的美妙与神奇,并对美育课堂充满了期待。
美术创作也可以来抒发对美的向往与感悟,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有趣的创作主题,激励学生踊跃参加,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采用美的教学形式,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擅于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参考文献:
[1]高闪闪.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改善小学美术教育条件[J].读与写,2016(08).
[2]顾薛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