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 要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思维;教学;情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56-01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的辨别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人格与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因此,对于学生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创建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动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往往表现得活力无限、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往往充满了探究的欲望,遇到问题总爱刨根问底。基于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妨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遵循他们的兴趣爱好,采取充满创意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构建出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立体的特点,创设出让人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为音乐教学增添更多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教授《山谷静悄悄》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关于山谷的视频,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学生仿佛瞬间置身于美丽静谧的山谷中,切实感受到了歌曲创造的优美意境,接下来,教师再带着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曲调、歌词等,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难看出,这样的氛围创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器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建的氛围中,深入体会歌曲的主旨和意境,感受作者在歌曲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立足教学目标,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小学音乐的课堂应该积极开展引思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懂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例如,在苏少版第三册第一单元《五彩歌风》的第一课中,教师进行了“两只小象”的教学,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能够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在演唱《两只小象》时将歌曲中的情感抒发出来,然后再表达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独特体会。教师应当实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开展思考过程。教师不妨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小象》的视频,并结合该歌曲一起播放,让学生模仿小象的肢体动作,以此来加深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在视频和音乐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多个感官都得到了刺激,他们一边观看视频中小象的动作,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动了起来、跳了起来,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两只小象》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欢快情感。
三、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音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阵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教化作用,从音乐作品中开发出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寻找那些反映了祖国强盛和社会发展的作品,让学生接受思想上的熏陶。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作为我国的国歌,这首歌曲曲调雄浑有力,饱含着激昂慷慨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感,然而教师经过观察后发现,学生在演唱时并没有把这首歌曲应有的雄壮气魄表达出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国歌的历史意义,以及它的创作背景,所以为了让学生唱出国歌应有的气势,教师就有必要在PPT上向学生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国歌是田汉和聂耳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为了鼓舞全国同胞奋起抗击侵略而创作的,在声情并茂的介绍中,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感染,懂得了国歌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从而在心中迸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立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音乐活动还具有参与性强、内容丰富有趣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因此教师应当组织一些妙趣横生的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扬个性、彰显活力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艺,展现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才华。
总而言之,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用音乐来净化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目前的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出生动有趣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起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丹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學音乐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7(07).
[2]林培荣.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与评价新思考[J].音乐天地,2017(12).
[3]韩宏.论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J].音乐天地,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