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化工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24 09:35李素君魏丽丽田太福吴连印徐铁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校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李素君 魏丽丽 田太福 吴连印 徐铁军

摘要:校企融合是向应用型转变高校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有效途径。沈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充分利用毗邻大型石化企业的有利条件,校企联合建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具有工程特色的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校企联合进行理论及实践的工程教育改革,企业教师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校企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027-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既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主动服务地方需求、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1]。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学校开展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推行校企、校政、校行深度融合,实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实质性转型发展,形成“就业率高、成才率高、社会满意率高”的办学效果[2]。

一、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1.目前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工程教育的大国,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不尽如意,主要是培养方案和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差距较大;课程体系存在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的问题;培养过程与企业严重脱轨,高校培养学生是完全脱离企业的内部培养机制,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高校教师缺乏工程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校企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文件中强调指出,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到学校管理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3,4]。

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企联合建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毗邻大型石化企业的有利条件,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与学校联合建立了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业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总体指导转型发展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学院建立转型发展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教学副院长任项目负责人,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联合培养。

2.校企共同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内聘请了数名企业专家与学院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为总体原则,制订并逐步完善了具有工程特色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采用“3+1”的模式,企业培养的时间总和超过一年,将部分实践内容集中到最后一年进行,使学生充分运用和理解理论课的知识,并提高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企业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培养计划的总学分中实践环节学分占32%以上,学生在企业进行教学活动的学分达49.5学分。

3.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课程,指导多环节实践教学。

(1)理论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聘请企业专家讲授的理论课程包括企业文化教育、企业管理、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化工技术经济、化工设计、化工环境与安全、化工计算、化工工艺学,重点讲解典型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本专业教师在专家授课前后加以理论上的补充和辅导,授课效果非常显著,学生反映也非常好。在专家授课的过程中全程录像,作为教学资料,以便学生和教师充分吸收其内容。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专业教师参加,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总结教学经验,落实改革计划。

(2)指导各类专业实习。聘请辽化公司芳烃厂、辽化公司烯烃厂、辽化公司炼油厂、辽化公司金兴化工厂等企业装置工程师指导专业学生的实习。聘请中石油机电仪研修中心教师指导实习装置的仿真模拟实验装置,这些仿真系统都是与实习装置的工艺过程相同的。中石油面向系统内培训员工,学生经过真实装置实习后,再在仿真系统中训练,针对性强,收获很大,使其到工厂能很快适应新的工艺过程。

(3)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聘请辽化炼油厂、烯烃厂、芳烃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指导,题目由企业的指导教师出,确保来自于工程实际,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方向和学校要求进行辅助指导。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由专业教师负责把关,答辩组成员以企业为主,专业教师进行配合,涉及到常减压装置、蒸汽裂解装置、催化重整装置、芳烃联合装置等。

(4)与企业联合编写教材。利用企业研究院、设计院及生产厂的优势条件,与企业联合编写系列工程教材建设,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化工单元过程实训、专业课程等共8部教材。

(5)聘请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化工过程实训。为了弥补在工厂实习中不能动手操作的不足,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化工工艺及过程实训中心,包含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车间、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车间、DCS控制常减压蒸馏实训车间、DCS控制催化裂化半实物仿真车间,实现了校内实训装置与真實生产装置的零距离对接。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结合企业实际装置的生产运行、停车、故障处理等,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方法及技术,实现了校内实训装置与真实生产装置的零距离对接。

三、结语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采用大量案例教学和真实场景中学习的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以教促学,以学待教”的应用型培养目的。同时,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岗位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评价持续良好。

参考文献:

[1]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6-20.

[2]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思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6-11.

[3]陈东华,等.校企深度融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70-72.

[4]张燕,温晓玲.基于“卓越计划”背景产学研合作新模式[J].大学教育,2012,(5):20-21.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能力校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