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历来都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推促作用,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发展期,也是一个叛逆心理较为严重的时期,心理产生的困惑较多,情感方面的疑虑较多,经常会在内心深处产生较多的矛盾与冲突。
从中学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之后,学生由原来的纯粹性的学习转变到了专业性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也由纯粹的知识变成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并且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竞争,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会在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为了保证中职生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 当前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生因为年龄较小,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在中学阶段还有父母的照料,一旦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从学习到生活完全需要自己独自面对了,学生便会感觉到压力剧增,因为适应能力不强导致心理方面产生问题。
其次,学习兴趣低下。当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在扩大招生范围,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理念不强,学习基础薄弱,因此在学习中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然后,中职学生在家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是他们在家生活的常态,在家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在學校里就成了平等的关系,这样让他们很不适应,与人交流的能力较差,不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不懂得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等。
最后,每一年各大中专院校都将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这么多毕业生走上社会,造成了工作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因此中职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不高,技能水平偏低,造成就业前途黯淡,因此对生活失去阳光信念,自卑感和忧郁情绪严重。
二、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 找准人生定位,明确奋斗目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那些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但是学生们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中考。
一旦进入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巨大压力瞬间消失了,学习内容变成了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这种突然消失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适应感。同时课程安排较为集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也造成了学生对生活非常不适应,尤其是看到往日的同学们进入了高中,可以继续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而自己只能走上就业的道路,因此内心失落感较为严重。例如有几名学生出现了抑郁状态,比如整天无精打采,总给人一种悲观失望的感觉,要么呆坐在教室里眼望窗外,要么如同木偶一般动作僵硬,丝毫都没有了往日的欢笑。
教师同他们进行耐心的沟通,经过深入的了解之后,得知他们就是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如他人的人生有意义,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了信心,因此呈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状态。
为了让学生的心理能够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教师组织了“积极消极对照表”的活动,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条竖线,左边把那些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事件、感受写上,右边把那些悲观、消极、失望的心情、事件、感受写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一次,然后把悲观的表现逐一用笔划掉,同时把消极的情绪排遣出去,然后大声朗读积极部分的内容,让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让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把《我的未来不是梦》这首歌曲作为班歌,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激发学生潜能,寻找学生特长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三年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甚至可能还要包括六年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都处于学习成绩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属于那种最不受人重视的群体,来自于师生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早已经磨灭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他们也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自己属于没有能力的一类,自己不成功、不突出也是正常的,正是这种思想,才造成了大量的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昏昏沉沉、得过且过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中职生的未来生活也就彻底沉沦掉了,他们的生命也将是平淡的,他们的成就也将止步于此。
为了保证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积极进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羊掉到了一个地洞里边,它尝试了很多次,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但就是不成功,就这样它被累得腰酸腿痛,筋疲力尽,最终只能缩到一个角落里,沉沉睡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狼路过这里,看到了小羊,于是跳了下来想要把小羊吃掉。在这个紧急的关头,小羊几乎没有一点迟疑的纵身而起,一跃从地洞中跳了出来,飞快地逃走了。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们纷纷回答道:“是小羊的潜能。”此时教师再进行引导:“对,如果它不逃走,它就会被狼吃掉了,所以它的潜力被激发出来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小羊,你们现在对自己跳出那个‘地洞已经失去了信心。同学们,是时候挖掘出你自己的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确实太过于消极了,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此情况下,教师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崭露头角,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三) 客观评析自己,提高心理品质
中职学校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人际交往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影响。但是中职生因为对自我剖析不深入、不客观,往往喜欢把过错推到他人身上,只能看到他人的过错,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紧张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有这样一位女生,成绩突出,人品不错,有一副热心肠,性格开朗。
但是近段时间以来,她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起来,教师和她沟通以后,了解到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交往了,因此她感到非常苦闷。教师又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同学们都对她的优点给予了肯定,但是也反映了她日常和同學们说话的时候不讲究方式,说话太过于直接,不懂策略,往往会让他人下不来台,因此大家逐渐不喜欢和她交往了。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以“客观剖析、深度交流”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们坐下来,平心静气的进行沟通,首先开展自我批评,然后开展互相之间的意见交流,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们获得了互相之间进行意见互换的平台,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感受,用温暖、和蔼的语言去和他人进行交流;懂得了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同学,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同学,把自己对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设身处地的放到自己身上,和对方进行角色互换,就会发现很多矛盾都是自己的行为不当造成的;懂得了对待他人要宽容,要大度,要用真诚去对待他人,用和朋友之间的亲密来化解自己内心的不健康因素……
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了对自己深入的剖析与认识,懂得了与人相处的技巧,保证了同学关系的和谐、愉快,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品质。
(四) 健康使用网络,避免网络迷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学生们对互联网的认知越来越深,对网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互联网对中职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可以促使学生同他人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可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往等,但是我们也要客观认识到网络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
中职生使用网络,主要就是为了休闲娱乐,比如打游戏、网络聊天、听歌、看视频、看电子书等,很多中职生因为过度迷恋网络,竟然出现了黑白颠倒、逃课上网、上课聊天的情况,有的学生因为玩网游严重影响了学业,影响了身体健康,更因长时间处在虚幻的世界中而导致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对现实与虚拟世界分辨不清。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带来的休闲娱乐功能;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度使用网络,并积极地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和同学、老师多交流、多沟通,以获得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保证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中职生摆脱心理方面问题的困扰,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形成,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学生成为一名知识丰富、能力出众、心理健康、思想进步、乐观进取的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天元,文学.西部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
[2] 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 王瑶,陈燕.广西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3):40-42.
[4] 李勤.探索、建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爱”的教育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12-16.
作者简介:翟小青,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