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廖联琼,胡凌云,吴春磊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病死率[1]。由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属于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及多基因的动态演变过程,而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积极探究胃癌发病机制,对其早期诊断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意义[2]。胃癌相关基因213(GCRG213)和CDX2蛋白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抑癌基因,其基因结构的变化可使细胞恶性转化[3]。其中GCRG213是表达在胃黏膜组织中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基因,相关研究提示,其在胃癌细胞胞浆中呈阳性表达,而术后组织切片中的非癌变组织中(黏膜层的被覆上皮)呈阴性表达[4];另有研究指出,CDX2蛋白在胃癌从肠上皮演变至癌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肠型胃癌疾病进展中作用明显[5]。本研究旨在探究胃癌组织中GCRG213和CDX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66、34例,年龄 30~65(49.12±10.21)岁,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各 35、20、45例。
1.2 标本采集 本实验所用标本均为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胃癌及及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切片。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CRG213及CDX2蛋白 取人胃正常组织黏膜泌酸(非泌酸)腺区组织、高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组织、胃中低分化腺癌组织切片各1张,置入高温烤箱中,20 min后将切片取出、脱蜡,浸泡 2 次(95%乙醇中),5 min/次;80%乙醇中浸泡3 min,采用pH值为7.4的PBS冲洗液冲洗 3次,3 min/次,采用高压热修复 2 min;加50 μl 3%过氧化氢溶液到各切片中,室温下孵育10 min,活化内源性过氧化物;PBS冲洗 3次,3 min/次,及时去除PBS液;检测GCRG213、CDX2的每张切片各加 50 μl的一抗(GCRG213,1∶800)或(CDX2,1∶200),4 ℃过夜;PBS 冲洗 3 次,5 min/次;PBS液去除后,每张切片加50 μl蛋白免疫组化显色试剂,室温下孵育30 min;PBS液冲洗3 min,反复冲洗3次,及时去除PBS液;每张切片滴加DAB显色剂100 μl,显色3~5 min。自来水冲洗终止显色,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分化,蓝化,行脱水、透明,中性树脂封片并进行镜检,采用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已知阳性表达切片为阳性对照。
1.4 切片病理观察 在低倍镜下,每一切片选组织结构良好且背景清晰的阳性细胞最密集5个区域,每区域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统计阳性细胞着色程度和构成比。所有镜检和观察分析均由病理科同一名专业医师完成。
1.5 判定标准 阳性着色程度评分,无色=0分,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阳性细胞构成比评分:<5%=0分,6%~25%=1 分,26%~50%=2分,51%~75%=3分,>75%=4分。上述两者评分乘积为 0时,判定为阴性(-);≥1分时,判定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GCRG213蛋白在胃癌组织及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在高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组织(图1)和中低分化腺癌组织(图2)中,胃癌细胞的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表明GCRG213蛋白为高表达。在人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非泌酸腺区无棕黄色颗粒(图3),表明GCRG213蛋白阴性表达;而在人正常胃黏膜组织的泌酸区,可见细胞胞浆内均匀浅黄色信号,表明GCRG213蛋白阳性表达,以靠近黏膜下层的固有腺体最为明显,而近胃腔侧的固有腺体中信号逐渐减弱,直至黏膜覆上皮而呈阴性(图4)。
2.2 CDX2蛋白在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 CDX2蛋白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呈阴性(图5),在不完全小肠型肠化生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图6、7),在异型增生组织的细胞核呈强阳性表达(图 8)。
2.3 不同病理参数患者胃癌组织中GCRG213和CDX2蛋白的阳性率比较 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TNM分期为Ⅰ+Ⅱ的胃癌组织中GCRG21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分化、Ⅲ+Ⅳ期的明显增高(P<0.05),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TNM分期为Ⅰ+Ⅱ、胃肠组织分型为肠型的胃癌组织中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分化、Ⅲ+Ⅳ期、弥漫型的明显增高(P<0.05),其他病理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4 胃癌组织中GCRG213和CDX2蛋白与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GCRG213蛋白阳率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423、-0.399,P<0.05);CDX2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353、-0.369,P<0.05),与弥漫型胃癌检出率呈正相关(r=0.326,P<0.05)。
图1 高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组织
图2 中低分化腺癌组织
图3 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非泌酸区
图4 正常胃黏膜组织的泌酸区
图5 正常胃黏膜组织
图6 不完全小肠型肠化生的细胞核
图7 不完全小肠型肠化生的细胞核
图8 异型增生组织的细胞核
虽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完整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癌基因的显性作用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恶性肿瘤发生的生理基础的观点已成为共识。GCRG213基因是核酸内切酶的一种变异体,该基因的筛选早期多采取胃窦区组织[6],本研究发现,其在高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组织及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人胃正常黏膜非泌酸腺区呈阴性表达,而在人胃正常黏膜的泌酸腺区的固有腺体中呈一定程度的阳性表达,这与以往研究证实的GCRG213蛋白在癌旁组织及癌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高的结论相符。本研究也发现,GCRG21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明显负相关(r=-0.423、-0.399,P<0.05),初步证实了GCRG21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病理过程紧密相关[7-8]。
表1 不同病理参数患者胃癌组织中GCRG213和CDX2蛋白的阳性率比较
CDX2蛋白表达于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在维持肠黏膜的正常发育及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肠癌中发挥抑癌细胞的作用,但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9]。既往研究表明,CDX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及随后的胃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0]。早期动物实验也证实,CDX2蛋白在胃黏膜的表达诱导了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长期肠上皮化生促使了胃癌(有侵袭性的)的发生;本研究也证实CDX2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在癌旁正常胃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 临床分期也呈负相关(r=-0.353、-0.369,P<0.05),与弥漫型胃癌检出率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病理过程紧密相关。
综上所述,GCRG213和CDX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各具特点,联合检测GCRG213与CDX2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