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12-10 06:30曹喜生陈英魏伟胡春淼张梅芳林蓉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诊科福建福州35001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性病变黏液

曹喜生 陈英 魏伟 胡春淼 张梅芳 林蓉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诊科 (福建 福州 35001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术后对比患者手术病理与术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并分析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结果: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者67例(95.71%)。黏液腺癌[(1.31±0.22)×10-3mm²/s]平均ADC值最高,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1.05±0.19)×10-3mm²/s]、低分化腺癌[(1.14±0.21)×10-3mm²/s]、淋巴瘤[(0.53±0.11)×10-3mm²/s]和间质瘤[(1.06±0.17)×10-3mm²/s]和腺瘤[(0.88±0.45)×10-3mm²/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平均ADC值最低,显著低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腺瘤、间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平均ADC值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为直肠肿瘤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直肠肿瘤性病变是消化道常见的病变,其中直肠癌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价难度较大[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为胃肠道肿瘤诊断中应用效能较好,为进一步探明该成像技术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总结了该成像技术诊断价值及ADC值特征,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本组患者均在术中检出直肠肿瘤性病变,并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70例患者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36~82岁,平均54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15±2.65)年。

1.2 方法

患者均在术前采用飞利浦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取仰卧位,先行常规MR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后进行横断面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b值取0、800s/mm²;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患者扫描所得数据传入磁共振成像仪EWS后处理工作站,测量ADC值(选取三个点测量取其平均值)。由2名诊断医师共同阅片诊断,并出具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术后,统计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比较,对比两者对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检出情况,统计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同时,对比分析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诊断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果比较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腺瘤、淋巴瘤、间质瘤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者67例(95.71%),1例中分化腺癌和1例低分化腺癌判断不明,1例腺瘤漏诊,见表1。

表1. 病理诊断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结果比较[n(%)]

2.2 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比较

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比较显示:黏液腺癌平均ADC值最高,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淋巴瘤和间质瘤和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平均ADC值最低,显著低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腺瘤、间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瘤平均ADC值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比较

3.讨论

当前,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直肠癌占比最高,近年来腺瘤检出率也有所提升,淋巴瘤和间质瘤发病率较低,约占肠道恶性病变的3%以下[2]。直肠肿瘤性病变的种类多,鉴别诊断难度大,因而必须探索一类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磁共振技术对内脏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可有效显示直肠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病变的关系,且随着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效果不断提升[3]。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相关文献报道,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于病变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探明病变发展、转移等情况,可为术前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4-7]。本次研究中,对比患者手术病理与术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结果,发现中分化腺癌(47.14%)、低分化腺癌(10.00%)、黏液腺癌(14.29%)、腺瘤(18.57%)、淋巴瘤(2.86%)、间质瘤检出率(2.86%)与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率高达95.71%,可知该成像技术对于直肠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高,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此外,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发现黏液腺癌[(1.31±0.22)×10-3mm²/s]平均ADC值最高,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淋巴瘤和间质瘤和腺瘤,而淋巴瘤平均ADC值最低[(0.53±0.11)×10-3mm²/s],显著低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腺瘤、间质瘤,但是间质瘤平均ADC值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知各类直肠肿瘤性病变的ADC值存在一定差异性,可作为辅助参考依据,但是间质瘤易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混淆,应结合临床体征、常规磁共振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综合分析,以降低误诊风险。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性病变黏液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