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昕 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江西 抚州 344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种植牙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糖尿病种植牙患者25例进行研究,常规植入种植体,上部结构使用全瓷冠进行修复。3年后随访,根据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分为良好组(A组,16例)和欠佳组(B组,9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是否有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的情况发生。结果:A组无一例发生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B组发生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的比例分别为22.22%、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种植牙修复后,其血糖水平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远期效果较为良好。
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口腔材料的发展,在牙齿缺失的修复中,种植牙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会通过各个机制影响骨发生,然后影响种植体进行骨结合,且糖尿病种植牙患者更加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近年来,如何提高糖尿病种植牙患者种植牙远期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患者、医生一起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2]。本研究追踪随访3年前采取种植牙进行修复的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旨在为糖尿病种植牙患者的维护以及提供远期疗效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糖尿病种植牙患者25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术前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在6mmol/L及以下,餐后2h血糖在8mmol/L及以下;②患者剩余牙牙周的状况良好;③患者种植牙均采取单冠修复。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障碍,依从性差的患者;③排除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A组16例患者,男女比例7:9,年龄43~71岁,平均(57.62±6.68)岁,病程3~16年,平均(8.29±2.48)年。B组9例患者,男女比例5:4,年龄42~70岁,平均(56.72±6.35)岁,病程4~15年,平均(8.47±2.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种植体植入:种植治疗前一天,患者开始服用抗生素,服用的抗生素药物为阿莫西林(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901,规格:0.25g),服用剂量为每次0.5g,服用次数为每天3次。服用阿莫西林一天后,即对患者采取种植治疗,采取安多健种植系统把直径4.00mm、长度10.00~13.00mm的种植体安置在患者需要进行修复的牙位上。在种植治疗完成后,患者继续口服阿莫西林,口服的用量、次数与治疗前一致,一直服用至术后第3d。此外,监控糖尿病患者种植后的相关感染症状,并在种植前,患者采取0.12%的氯已定(江苏晨牌邦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830,规格:200mL)进行漱口,且在种植手术完成后,持续漱口半个月。
全冠、基台的安装:患者在植入种植体3个月的时间后,在第4个月的时候,对其安装全冠、基台,安装时需要将患者的种植体充分暴露,安装愈合基台,之后将缝合好患者的牙龈,2周之后拆线,然后在拆线2周后,进行倒模,且选择适合的种植体基台,以制作烤瓷全冠,然后给患者试戴,合适后粘接好烤瓷全冠。
控制血糖的治疗:患者口服降糖药,降糖药物采取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5,规格:0.25g),用药剂量为每次0.25g,用药次数为每天3次,然后按时监控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再行种植牙治疗。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3年后的种植体是否有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的情况发生。
对数据统计采取SPSS18.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表示为[n(%)],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3年后种植体的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情况:A组无一例发生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B组发生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的比例分别为22.22%、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年后种植体的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情况[n(%)]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状态,导致其机体的免疫能力、愈合能力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临床手术和相关的治疗当中,糖尿病患者的康复速度较普通疾病患者的康复速度慢,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和感染[3]。针对此现象,临床上已经把糖尿病作为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禁忌症,同时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口腔的健康。
种植牙方法属于当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先进的口腔治疗方法,其对口腔组织愈合的能力具有一定要求。由于糖尿病作为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的禁忌症,如果种植牙患者患有糖尿病,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则会影响患者种植手术中的骨代谢过程、创伤修复,使降低患者种植牙的成功率,阻碍其疾病的治疗[4]。临床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糖对种植牙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预防治疗患者的感染与并发症,能够改善、控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达到在整体上提高治疗成功率的目的[5]。
本研究中,糖尿病种植牙患者治疗3年后随访结果发现,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颈部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炎,而血糖水平控制欠佳的患者发生颈部骨吸收22.22%,发生种植体周围炎33.33%,这说明糖尿病患者采取种植牙修复后,其血糖水平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远期效果较为良好。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取种植牙治疗前,应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的范围以内,达到减少血糖过高对患者抗感染能力、伤口愈合能力的影响。通过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的改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种植牙在试用期间的牙周健康、牙颈部骨吸收,改善其种植牙体的使用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远期疗效,临床参考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