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分析

2018-12-10 06:30:26于江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消化道胃肠道研究组

于江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辽宁 盘锦 12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采用CT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应用治疗。并及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间质瘤状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出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生理特征,运用CT诊断能够更加准确显示出现肿瘤的部位、大小,这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间质瘤来源于人体胃肠道壁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它的全称为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这种间质瘤在一定条件下会有多向分化潜能,它是一种潜在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它最常发生于胃部。而随着病理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肠道间质瘤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是消化道最普遍的肿瘤,并且这类肿瘤诊断率与往年相比在不断上升[1]。现阶段我国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了解还不多,针对这方面的病历资料相对较少。本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28~55岁,平均(34.2±2.3)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研究组采用CT治疗方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诊断,首先对患者进行CT扫描仪检测,扫描肿块上下缘10cm左右的范围,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一天8~10h禁止吃任何东西,在进行CT扫描前半小时服用一次性口服或温开水500~700mL,在检测前再服用500mL[2]。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取仰卧位,并在扫描时采用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快速注射药品,在进行注射后25s以及120s后进行动脉期及平衡期动态增强CT诊断扫描,然后将诊断所获得的图像传输至专业医护人员工作站上,并进行平面重建以及进行密度投影算法处理,选出诊断使用的图像[3]。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并结合手术及CT表现,病理分级为极低、低度、中度、高度等四级分类;将CT结果与病理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变的位置、性质以及增强方式。

1.2.2 对照组应用常规诊断,首先询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现在发病时的一些基本特征,根据这些特征与相应的病情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相接近的病情,并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商讨,最终采用保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质瘤状况以及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间质瘤状况

研究组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出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间质瘤状况[n(%)]

2.2 两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被称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这是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和平滑肌瘤形态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区分。因此,在国内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胃肠道间质瘤属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肿瘤,即消化道中的一种注意肿瘤,并且这类肿瘤常伴有平滑肌细胞并且没有全部分化[4]。胃肠道间质瘤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而是随着免疫组化水平的提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胃肠道间质瘤属于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占少数,但种类繁多,形态复杂,这类肿瘤一般出现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仅仅只有0.2%,但胃肠道间质瘤在胃部与小肠处比较常见。胃肠道间质瘤的质瘤表现包括良性及恶性两类,并且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形态大小相关。胃肠道间质瘤在初期形态很小,患者也没有出现其他特殊的症状,但是如果肿瘤形态变大,则会覆盖在胃腔面黏膜使得破溃造成消化道出血[5]。并且胃肠道癌主要呈环形,对人体消化道造成了堵塞,使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浑身乏力等情况,因此,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的食欲减退、消化道出血及上腹部隐痛等。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主要体现在,在进行CT诊断之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即气钡双对比造影与肠镜,它们很难显示关于人体肠管壁的厚度及淋巴结肿大的详细情况,在诊断时容易发生误差出现遗漏现象。CT诊断显示出的肿瘤多数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胃肠道间质瘤多为恶性肿瘤,在淋巴部位会出现转移;只有少部分为良性,不会发生其他转移。本研究结果当中,研究组关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检出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诊断有利于实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早确诊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潜在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胃部。而随着病理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肠道间质瘤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它是消化道最普遍的肿瘤,并且这类肿瘤诊断率与往年相比在不断上升。现阶段我国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了解还不多,针对这方面的病历资料相对较少。对此,我国医学研究者还需要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于对此类肿瘤的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生理特征,运用CT诊断能够更加准确显示出现肿瘤的部位、大小,这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消化道胃肠道研究组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29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2013年36期)2013-08-18 0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