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

2024-01-03 07:42:34朱文淼赖丽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征象黏液

邓 捷,王 海,朱文淼,赖丽雅

(梅州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梅州 514071)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指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较女性更为高发[1]。结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是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发生结直肠癌后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展至晚期,会很大程度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导致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因此需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予以针对性治疗[2]。研究发现,肿瘤的预后情况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通过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肿瘤病理类型,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3]。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癌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相较于普通CT,多层螺旋CT具有可容积扫描、多维重建、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价值[4]。不过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以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27~79岁,平均年龄(57.43±9.3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8 kg/m2,平均(22.51±2.47)kg/m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5]中的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②入组前未接受放化疗等治疗;③血液系统、免疫功能正常;④认知、沟通能力正常、配合度佳;⑤有完整的病历资料;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器官功能不全;②合并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疾患;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合并严重急症需接受抢救;⑥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⑦既往肠道手术史;⑧中途退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佳能Aquilion ONE TSX-301C 320排CT)检查,并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肠道清洁,检查前2 d予以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 d予以流质饮食,检查前1 d晚上予以甘露醇250 mL口服。检查当天灌肠清洁,检查时取仰卧位,设置好参数(管电流、管电压、扫描层厚、层间距、螺距依次为100 mA、120 kV、0.5 mm、0.5 mm、0.8)后沿扫描范围(膈顶直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扫查。完成平扫之后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7)60~80 mL经肘静脉注入,流率2.5~3.0 mL/s,行动态增强扫描,动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20~30 s、60~70 s,完成后行图像后处理。选择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独立阅片,在出现分歧时由一名上级医师参与共同阅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的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血管增粗、平扫CT值、增强CT值、肿瘤强化等CT征象,评估其病理类型,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直肠癌CT征象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中高分化腺癌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无血管增粗的构成比高于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中高分化腺癌平扫CT值与增强CT值大于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中高分化腺癌肿瘤强化均匀的构成比高于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理类型的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类型的CT征象对比

3 讨论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是指大肠上皮来源的癌症,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以直肠癌最常见,其次为结肠癌,在病理类型上又以腺癌多见,鳞癌极少。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第三大最常见恶性肿瘤,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结直肠癌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6]。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患者有时可能出现腹泻、便秘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发现后病情已进展至晚期阶段,预后效果显著降低[7]。目前认为,对结直肠癌进行准确诊断及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

目前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方式较多,其中CT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发挥了一定价值,不过普通的CT对直肠壁层次的显示效果不佳,且对于肠壁内肿瘤的发展情况难以有效显示处理,较难区分其有无突破黏膜下层,对于固有肌层的侵袭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也无法有效明确[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多层螺旋CT的应用使结直肠癌的诊断得到新的进展,多层螺旋CT具有可容积扫描、多维度重建、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其能将患者肿瘤形态、位置、病变范围、转移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并能显示微小病灶[9-10]。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质量较高,其还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通过增强扫描、容积扫描,能提高病灶显示效果,将病灶生长特征、侵犯情况更清晰地显示出来[11-12]。

结直肠癌病理类型常见腺癌、黏液腺癌,腺癌有低、中、高三种分化程度之分,低分化腺癌以实体型癌巢为主要组成部分,中分化腺癌是由腺体、实体型癌巢混合而成,高分化腺癌的癌巢则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腺体构成,癌组织可对黏膜下层、肌层广泛浸润[13-14]。低分化癌往往预后较差,高分化癌较低分化腺癌及黏膜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更低,预后相对更好,黏膜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同时也有较高的腹膜散播转移风险,远期生存率低下[15-16]。本研究对结直肠癌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中高分化腺癌的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血管增粗、平扫CT值、增强CT值、肿瘤强化等CT征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平扫和增强CT值上,黏液腺癌患者较中高分化腺癌患者更低,增强扫描多表现出不均匀强化征象,可能是因为黏液腺癌的癌巢有50%以上含黏液,在印戒细胞癌中也大量存在,故在CT值上与实体型癌巢相比更低,增强扫描时,也往往表现出强化不明显的征象[17-18]。本次研究可见许多黏液腺癌患者存在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部分血管增粗的CT征象。低分化腺癌的平扫密度也较低,增强后呈现出强化不均匀的表现,而中高分化腺癌的平扫密度较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均更高,大部分病灶密度较为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在病理上,相较于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更多表现为实体型癌巢,但在CT表现上看,低分化腺癌较中高分化腺癌平扫、增强CT值均更低,其原因可能是低分化腺癌坏死现象更多。由此可见,在增强扫描后,增强CT值高的结直肠癌往往有更大可能是中高分化腺癌。不过在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血管增粗、肿瘤不均匀强化上,低分化腺癌的概率较高中分化腺癌明显更高,从淋巴结转移情况上看,中高分化腺癌较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更高,也印证了低分化腺癌的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的特点[19-20]。

综上所述,结直肠癌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可靠性高,也有助于判断不同的病理类型,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征象黏液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