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友
摘要:器乐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激发学生乐学器乐和音乐,提高其手脑配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其人文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初中器乐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器乐教学发展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器乐教学;初中音乐;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224-01
器乐是以乐器演奏为主要内容的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器乐教学,将能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加独特、预愉悦的目标实现途径,学生将能怀着充满着好奇和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美好人文感悟。
一、初中器乐教学现状分析
器乐类作品包含了纯器乐演奏作品以及以乐器为主、其他音乐或声音为辅的演奏作品等。上世纪90年代,在教育部积极推动下,器乐教学逐渐开始走进课堂。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口风琴、手风琴、竖笛、葫芦丝等乐器,在器乐教学中已经寻常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器乐教学的全面普及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目前初中器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重视不足,音乐教师数量少,器乐配备不足;家长认为语文、数学等主科才是重要的,学习器乐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创新性不强,器乐的技巧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比例控制不当等,不利于器乐演绎的有效发展;大部分学生都对流行音乐特别着迷,对器乐教学兴趣不高。
二、推动初中器乐教学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学校与家长对器乐教学的重视
在初中器乐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及家长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学校领导及家长重视音乐的教学,改变“抓主科、轻副科”的片面观点,做到上行下效,从师资、设备、资金等方面,加强对器乐教学的支持力度。只有学校与家长重视,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器乐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器乐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不断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
教师对学生学习器乐起着指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器乐艺术素养较高,就会使学生在熏陶渐染中,逐渐“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增强对器乐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器乐教学既包括器乐理论教学、演奏技巧教学,也包括审美教育任务,教师要主动学习,及时更新既有的音乐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器乐知识、教学手法等,包括乐器的来源于特征、乐器的表达方式与效果以及器的创作可能性等,以自身的艺术魅力、成熟的器乐理论水平,为学生对器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提供保障,帮助学生进行深度赏析与学习,提高器乐教学的效果。
(三)以生为本选择器乐教学内容与方法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强调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展教学,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质量。初中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在生本位的原则下,科学选择器乐教学内容与方法,以确保器乐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器乐教学内容包括选择乐器和乐器演奏方法等。适合初中学生器乐教学的乐器,最为常见的有简易民族乐器、打击乐等。教师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教学目标与学校、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不脱离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器乐演奏与聆听、欣赏中。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应用讲解示范法、综合训练法、器乐合奏指导法、器乐趣味游戏法等,来激发学生参与器乐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快捷、高效地掌握器乐演奏的正确知识与方法,从而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学习音乐的动能,实现自身人文素质、艺术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四)注重器乐与各种课型的有机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要涵盖“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创造等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器乐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演唱课和欣赏课的学习效果。把器乐融入到唱歌课中,可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唱歌音准;把器乐融入到欣赏课中,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在肢体的协调律动中体验乐曲内在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放马山歌》民歌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敲击双响筒来模仿马奔跑的声音,营造出生动、活泼的音乐意境,增强器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器乐演奏是一种以艺术价值和审美为目的的劳动创作,是人们通过演绎与创作表达自然、表达生活、表达情感的美的途径,也是进行德智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器乐演奏中,学生的感官、思想与情感,都能与音乐完美地融在一起。初中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实践中,要将技、情、趣统一于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情体验并形成的美的认识,从而促进音乐美育目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