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美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现状,指出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高职院校美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育教学;对策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美育一直以来就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美育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各高职院校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1 高职院校美育的现状分析
1.1 “技能主义”倾向严重,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技能倾向性严重,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就是以专业为导向,办学观念上强调培养技术人才,突出技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科教育的完备,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种倾向不利于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要转变这种观念,改革创新,改变这种现状,重视美育教学。
1.2 学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实用化趋向明显
高职院校教学受就业教学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技能教学占据高职教学的主导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人认为来高职就学就是为了学好一门技术,然后好就业,所以学生学习的时候注重对技能的学习。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对于美育的了解较少,认为高职院校的美育教学就是“偏科”,在心理上就对美育课程不感兴趣,除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以外,对于美育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压根不关心,认为这些与日后的就业与发展无关。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职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3 美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力与规模有限,在美育教学的设置上并不完善。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开展了艺术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等等,社团也开展了舞蹈社、文学社、书法社等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艺术的平台,为高职美育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一块的建设与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相比是极其有限的,老师也没有更多精力投入艺术教育,学校的美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开展活动受到诸多限制,没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院校领导与老师偏重理论知识和技能,轻美育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就不合理,以至于学生接触美育的机会微乎其微。
2 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的是专科学历层次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专业知识过硬,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将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将美育教育提上日程,受到学校老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让美育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发挥美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改革创新。将高职美育教学纳入必修课,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例如设置美育教育中心,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美育课程等等,让美育教育不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起来。此外,重视教育教育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组织开展美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美育教学产生兴趣。
2.3 重视美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建设美育师资队伍,一是树立精品意识,美育教师自身的水平必须是过硬的;二是正确认知,加强对美育教育的重视;三是为美育老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在教学科研方面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师从事美育研究。
2.4 多渠道实施美育教学
选取部分高职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多渠道实施美育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得到的效果也更好。所以在实施美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开展美育专题讲座,组织建设艺术社团,形成美育教育的有益氛围,还可以与学生多互动,在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无形中感受美育的魅力。
2.5 积极寻找美育教学的方法
美育涵盖范围较广,在美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鴨式”的教学模式,不一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思考,敢于发现,善于讨论,大家一起来发展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当然,在美育课程教育中,还应穿插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有关学科知识,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享受美育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探寻真、善、美,发掘美育课程的真正内涵,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3 结语
美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而是美育文化建设,是将美育深入教师与学生的心中,培养更全面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美育教学的支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完善美育教学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美育文化建设,加快改革创新进程,争取建设一个全面的美育文化体系,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熊平秀.新时期大学美育教育的内涵及其结构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2]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04).
[3] 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 巩琦.论美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洪青(1983—),女,湖南人,本科,讲师,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