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睿光 居伟忠
摘 要:本文梳理了关于艺术象征的概念,指出象征具有两极性、开放性、群体性、传承性、情景性的特点,阐述了艺术象征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界定了艺术象征在艺术设计的主要应用范围——艺术设计中与文化、历史、纪念、交流、传播相关的部分。最终论述了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教育的艺术象征方法,包括“提高对艺术象征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建立象征原理模型,建立对象征的批评话语框架”“擴展知识面,并且重点观察、收集各领域中具有强烈识别度、传承性的形象,并研究其背后的历史、观念、内涵”。
关键词:象征;设计艺术;符号;表意
1 艺术象征是什么
1.1 艺术象征的概念界定
三国时期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提到的“触类可为其象,含义可为其征”,王弼的“象征”非常接近西方的象征(symbol)概念。[1]国内外各种工具书中关于“象征”的概念里最核心的部分是一致的,它分为两端,一端是“象”,即“具体事物”(或具体形象,如视觉对象或声音等),另一端是“征”,即某种物象在人类意识中的特殊表征——“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或“另一事物”“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特殊意义”)。总之,象征就是一种思维和表达、交流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类通过感官获取具体事物后在意识中产生超越该具体事物的外延意义的特殊意义表征(联想),进而触发主体的情感和行为。只要是应用了象征思维去进行人类艺术领域的创造,都可以称作艺术象征。在本文中,艺术象征的范畴主要是视觉艺术——依赖视觉对象进行意义和情感表达的领域。
1.2 艺术象征的特点
艺术象征存在五大特点:
(1)两极性:任何象征,必然存在着两极,一极为“象”,即一个可供感知的对象,另一极为“征”,即主体感知对象后会触发的特殊意义表征。之所以说是特殊的意义表征,是因为这种意义并非对象的外延(即类型意义、词典意义),而是对象的内涵(象征意义)。格尔兹认为象征意义是观念、思想、判断、渴望、信仰以及象征符号表达出来的心情、情绪、激情情感。[2]特纳认为符号所指是一组思维形象、概念、想法。[3]或不能被直接感知到的信仰、观念、价值、情感和精神气质。[4]由上观之,艺术象征主要的“象”来自图像、物象,所表征的意义指向则存在多重性、模糊性,正如荣格所言的“模糊、未知和遮蔽的东西”,[5]具体意义要视情景而定。
(2)开放性:某一对象的象征意义是可以不断累积的,而且表现同一种象征意义的对象也可以不断改变,两极都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性是有限度的开放。某种对象A可以代表a1,也可以代表a2、a3等,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同一对象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上面的a1、a2、a3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象征意义。比如竹子,词典给出的都是它的类型意义(泛指禾本科竹属植物……)。这指明的是其在一个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和特征,但是竹子的象征意义可以是气节、谦虚、坚韧、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等,这些意义都是在历史中经过人们的观察、想象、创作、传播累积而成的。说明竹子的象征意义是一种集体的文化行为,最初可能有些诗人或作家观察到竹子的形态与某种精神存在相似性并把其观念表现在其作品中,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得众人的认可并形成共识,一种象征意义就固定下来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上述模式可以循环,使得竹子的象征意义变得越来越丰富,说明某种对象的象征意义并非固定的,而是开放的。但是这种开放一般而言有个基本的规律,那就是相似性。竹子之所以能象征气节,是因为竹子的形态上有竹节;之所以能象征谦虚,是因为其内部形态的虚空;之所以能象征坚韧,是因为其力学性能给人的感知……反过来说,一种象征意义所对应的对象也是可以改变的,西方的凯旋门出现了很多的形式,但是其主要的象征意义就是胜利和炫耀。凯旋门不论怎么变也有个限度,它得让人看一眼还认为它是凯旋门,而不是别的东西。
(3)群体性:正如上文所述关于竹子的象征意义的生成,某一对象能代表某一象征意义,一定是在一定群体内大范围传播的结果,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该地域群体的意识中,意义(“征”)与感知素材(“往往象”)独特的连接方式。关于竹子的上述象征意义就存在一定的文化边界,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和朝鲜,大体上也存在这种对竹子的观念。但欧美不是竹子的原产地,竹子对西方人而言没有这么多的文化含义,他们可能喜欢竹子本身纯粹的美,但是并不会因为竹子的内涵而产生中国人这种“不可居无竹”的情感。在不同的人群中,与“龙”这个感知素材相连接的可能是“吉祥、喜庆、威严、幸运”,也可能是“黑暗、罪恶、血腥、凶猛”,人们对此产生的认知是在瞬间完成的。2012年的龙年邮票就在海外媒体引发了一场小风波,美联社的标题是“中国龙年邮票诱发批评和恐惧”,该社认为“这枚龙年邮票由于张牙舞爪的造型而(在西方)招致异乎寻常的批评”,而中国的民众却通宵排队购买该纪念邮票。但事实上,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相似的形象使得西方人产生相似的意义认知和情感反应。英国国旗中白边红色正十字象征英格兰主保圣人乔治,他将基督教传到英格兰,圣乔治最著名的事迹来自“屠龙”——圣人往往就是通过对抗邪恶被塑造出来的,这种宗教故事在普通民众中广为传播,他们对“龙”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4)传承性:尽管象征的对象与意义两端都存在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象征一旦形成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即使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某些传统的象征符号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基本的表现形式和所涉及的深层文化内涵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传承性远远大于变异性。象征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传递方式,其形成、发展往往历经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某些特定的对象之所以“携带”上特定的信息,除了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外,还在于它们的特定内涵与所在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要相吻合,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使凯旋门不论怎么变,人们还会认为它是凯旋门,是这个概念的图式——一些关键的抽象特征,正如一个圆圈,不论其是由连续的线条还是短线或黑点组成的,人们都认为它是圆圈。日本有些建筑师在现代建筑中融入日本传统使人一看就感觉这是个很现代,但也“很日本”的建筑。其原因就在于,建筑中保留了日本传统建筑的某种“图式”,这是建筑中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世界各地建筑师的执着追求。
(5)情景性:象征人类学家尽管把文化视作一个象征的体系,但作为象征符号本身并不客观的“携带”意义,意义总是发生于人类的意识中,象征符号仅仅是一个“激发体”。因此,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人群组合而成的情景中,象征意义才能被激发。利奇认为:“符号并非孤立出现,某个符号总是体现为一组对比性符号的成分,这组对比性符号,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中,行使其功能。”[6]在同样的时间、空间中,不同文化背景(甚至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体)的人群通过视觉捕获某一对象,在其意识中激发的意义是不同的。比如,中外客人同时在一个传统中式的园林中看到很多蝙蝠的图像。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蝙蝠可能指向的是“福”,但是西方人的意识中指向的可能是关于邪恶的联想,由此产生的情感也就迥异了。
2 艺术象征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重要领域,本文所指的艺术设计不仅包括教育部学科目录中的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还包括其他设计类专业中与艺术相关的部分,如工业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这些领域的创造几乎都包含了功能与艺术,只是侧重点不同。尽管并非所有的领域都需要应用象征思维,但是作为一种基本的人类思维方式,不论是设计者有意识地运用,还是观者的体验,这个思维都时刻发生着。因此,本文依照艺术象征与艺术设计的直接与间接关系、作品被创造及被体验的不同阶段分析艺术象征与艺术设计的关系。可以直接应用艺术象征方法进行创造的领域主要存在于艺术设计中与文化、历史、纪念、交流、传播相关的部分。简言之,就是需要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概念及思想情感的场合。比如,建筑及景观设计,并非所有的建筑和景观都需要表现文化,但是一旦对建筑和景观的形象寄予表现某种文化特性(如地方的精神、身份、历史)的期望时,就需要调动艺术象征方法。很多建筑和景观在竞标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功能设计(因为这是基本要求),而是其形象的文化特性。产品的设计也是如此,那些功能性的产品,如电脑、打印机、手机、日用品等一般而言追求简约美学,但是要创造文化性的产品(如工艺美术品、纪念品等),或者需要提升普通产品中的文化性、艺术性,就需要调用艺术象征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艺术象征方法无处不在。因为这个领域本身就是通过视觉对象进行意义表达的,标志、品牌形象、广告、海报、纪念邮票、钞票等都需要应用有限的资源表现丰富的“画外之音”。
综上所述,但凡需要在作品中表现抽象概念及思想情感,就需要运用艺术象征方法。上述每一个艺术设计领域在涉及意义的表达时都存在这种需求,而且往往真正决定作品高度的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概念及思想情感与美学的高度统一。另外,不论设计者是否预期在作品中表现意义,观者总是会调用象征思维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思维特点,反过来也会对作品的创造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要提升艺术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首先要提升设计者本身的文化内涵。因此,艺术象征的系统化教育有助于个体提升认知的水平和知识的积累。
3 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教育的艺术象征方法
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教育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对艺术象征加以研究。象征是艺术领域非常普遍的思维模式,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象征思维,但是如何提升象征思维的质量,为创意、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是教育领域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在认识论方面有了相对清晰的模型,才能建立相对科学的方法论。
方法1:提高对艺术象征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建立象征原理模型,建立对象征的批评话语框架。
正如前文所述关于艺术象征的概念与特点,象征有“两极性”,一极是可供感知的“象”,另一极是可能由“象”激发的“征”。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象”,几乎都是应用相似性原理“再现”某一现象。因为在人类的意识中,每种现象都对应着一些观念或情感。因此,通过“再现”理论上就可以激发某种思想或情感的“表征”。象征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要避免机械化的认识论。某种对象具有象征诸多意义的潜质,而不是对象身上固有的品质。只有当主体有象征的意图,在合适的情景及合适的群体中,象征意义才会发生。比如,黑色具有象征死亡、悼念、悲伤、黑暗、高级、深沉、无私等品质的潜力,但只有当黑色被有意图地与其他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图式才能表示特定的含义。反之,某种概念也存在着诸多的象征对象,如何选择合适的对象同样需要筛选。比如,表示“和平”这个概念的对象可能包括鸽子、橄榄枝、握手、绿色,甚至玫瑰花环等。2018年推出的中国首枚“友谊勋章”,授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为国家最高荣誉”,在这个友谊勋章的章体部分,同时使用了和平鸽、橄榄枝、握手、地球、莲花等符号,传递出很强烈的国际、和平、高洁等概念,而且在这种国际化的场合也一定要使用国际化的象征对象。勋章的章链部分又充满了各种中国符号和象征,如中国结、牡丹花、万年青、玉璧、兰草等,这些符号同时象征了主体的身份和期望。
方法2:扩展知识面,并且重点观察、收集各领域中具有强烈识别度、传承性的形象,并研究其背后的历史、观念、内涵。
各个领域产生的形象复杂且散乱,能够被作为设计“词汇”的那些现象一定是具有群体性和传承性特征的。它们要经过历史的洗礼,具有一定的大众识别度。比如,数学领域中的莫比乌斯环,由于其没有开始与结尾,循环往复且无止无休,人们对此产生了一种循环、永恒、动态的观念,这种形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公共艺术、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为大众所熟知的循环回收标志就是应用了莫比乌斯环的象征意义,人们还应用了其可以代表“永恒”的概念进行婚戒设计,利用其“开放、动态”的概念进行建筑设计。
还有诸多的数学图形和几何形体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其他领域同样存在内涵丰富的形象,地理现象、生物形象、历史建筑、传统工艺等。比如,在象征文化身份领域,能代表地域特征的形象可能包括传统建筑、传统艺术、地理现象等。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的原型则来自地理现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纪念碑、我国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建筑的原型都来自历史建筑。它们代表了一种对文化根源的认同,能够利用此种形象进行重构设计的前提是要研究这种“象”和“征”的对称关系规律,总结出基本的原理,再以此原理进行筛选和研究,从各个学科领域提炼出典型形象并深入研究其内涵,汇编成书,将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内涵的基础教育。
象征思维是一种模糊思维,它为形象与意义(精神体验)建立了某种联系,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某种程度上可以分析和验证的,它为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平台。形象和意义建立起来的粘连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固定的,它和历史及传播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关于象征的起源与历史研究。每一个形象的背后都可能涉及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每个形象可能代表的意义根据地域、历史时期甚至个人经历都可能存在差异。象征哲学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框架,可以改善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关于创意思维的方法与评价的问题。长期以来,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学偏向于感性直觉,比较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与天赋。象征思维可以为艺术设计的创作提供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从而系统地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内涵教育。
参考文献:
[1] 练暑生.象征[J].文艺评论,2003(3).
[2]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5-120.
[3] 维克多·特纳.庆典[M].方永德,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10.
[4] 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商务印书馆,2006:48.
[5] 卡尔·荣格,等.人类及其象征[M].张举文,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1.
[6] 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M].卢德平,译.华夏出版社,1991:16.
作者简介:谭睿光(1977—),男,广东人,硕士,讲师,从事设计艺术符号学研究。
居伟忠(1955—),男,江苏人,硕士,教授,从事象征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