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华
【关键词】 仿写;阅读;《长恨歌》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23—01
仿写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和有效途径,其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功能自不必说。在高中散文、诗歌和小说阅读的教学中进行文意提炼和拓展训练时,笔者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运用仿写这一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仿写不仅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利器,而且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高效方法。下面,笔者将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一课《长恨歌》为例,结合课堂中学生仿写出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训练方法举隅
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梳理散文主要内容、提炼诗歌句子内涵时,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仿写从宏观上把握一篇文章。
1. “命题式”仿写。在概括文本内容之前,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可给学生一个很具体的要求即提供一副对联,让学生再仿写一幅对联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 “续写式”仿写。这种方法启发性和操作性很强,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个开头,然后让学生按照格式和思路去写。
3. “嵌入式”仿写。教师给学生一个关键词,比如文章的题目、诗歌的诗眼等,让学生围绕这一个词去仿写几句话。
4. “开放式”仿写。让学生自选一个要仿的对象,比如一个成语、一副对联、一句歌词、一首诗、一首词等等,让学生去自由发挥,从而写出个性突出、风格各异的仿句来。
二、学生仿句展示(概括《长恨歌》的文本内容):
1. 词语版(超浓缩)。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要求很高,本来可能需要用一个句子来概括的内容,要求学生惜墨如金,只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加以提炼,力求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例如:
(1)独词型:宠——陨——寻——恨(简评:一字千金,一语中的)
(2)短语型:倾国醉——红颜碎——倩影疏——长恨绵(简评:缠绵悱恻,古风古韵)
2. 重叠版。词语重叠与间隔反复既可在表情达意方面收到一唱三叹的奇效,亦可以增强音韵美与节奏感。例如:
(1)叠词反复型
楚楚宫廷楚楚人,
凄凄蜀山凄凄水。
寂寂夕殿寂寂君,
绵绵情丝绵绵恨。
(简评:连用叠词,匠心独具)
(2)一唱三叹型
宠无尽,爱深切——
事无尽,爱已决
夜无尽,爱已至——
求无尽,爱何归
(简评:回环复沓,“爱”意缠绵)
3. 成语版。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其强大的概括力自是毋庸讳言。例如:
两情相悦——香消玉殒——
曾经沧海——此恨绵绵
(简评:言简意赅,工稳典雅)
4. 数字版。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怎能离得开不可或缺的数字。用数字串联故事情节与文本内容,往往会别开生面,令人眼前一亮。
一笑倾一人——一别终一生——
一夜盼一梦——一世等一聚
(简评:“一”以贯之,构思别致)
5. 诗词版。学古诗词对语文课来说,永远是一件既有难度又有趣味的事情。能够模仿古诗词来概括文意,彰显出的是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
江山不敌一点朱砂 错!错!错!
阴阳怎堪一丈白绫 断!断!断!
思卿奈何空无归期 念!念!念!
鸿雁难托一纸锦书 莫!莫!莫!
(备注:仿陆游《钗头凤》,简评:巧妙嫁接,推陈出新)
6. 藏题版(嵌入版)。这种方法饶有趣味,能巧妙地将文章题目嵌入每一句中而没有违和感,是很能考验学生的遣词造句之功的。例如:
恩泽长 恨春宵苦短
蜀水长 恨玉颜空死
思意长 恨物是人非
深情长 恨南柯一梦
(简评:强化主题,嵌入自然)
7. 升华版。对文中内容的概括,有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文本所呈现出的文字本身,能立足文本展开想象,对现有文本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这便是二度创作的要义所在。例如:
桃花放 長安飞花满天
杏花落 倾覆如花美眷
梧桐雨 何惜回眸一盼
蓬莱宫 梦里再续前缘
(简评:二度创作,意境拓展)
8. 宝塔版(宝塔体+诗句摘抄)。诗歌体裁中有宝塔式、楼梯式等多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辅之以对文本内容的精挑细选,并将两者巧妙嫁接,一股清风扑面而来。
悦——三千宠爱在一身
殇逝——宛转蛾眉马前死
梧桐雨——圣主朝朝暮暮情
长恨悲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简评:格式新颖,选句精准)
仿出锦绣华章,仿出语文本味,仿出语文素养,仿出盎然意趣。仿写之于写作、阅读,确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仿写,其实也是另一种阅读,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去尝试、去创新。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