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道清
【摘要】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个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46-01
一、初中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相关理论
(一)构建主义理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把获得的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本学科的基本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发现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自主地去获得知识。
(二)互动理论
互动理论属于传播学概念,一方面,指信息的沟通、交换、创造和分享;另一方面,指信息传播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师生与环境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当建立起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新型关系。人本主义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爱护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历史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繁多、授课时间不足,导致了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落实;第二,初中的历史教学,以教科书为中心,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形式机械重复,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枯燥;第三,受制于应试教育禁锢,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只注重传授知识,不在乎素质培养,学生变成了容器,教师只负责把它填满;第四,历史学习基本只局限于课堂内,课外扩展空间狭小。
2.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大多数家长仅关注考试成绩,并且家中缺乏相应的历史学习资料,无法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另外,民间野史、影视文学中的历史知识,很多未经考证,再加上碎片化的分布,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构架,而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的参观,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校对历史科目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中学阶段,长期处于副科位置,要把大量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较少的课时中完成,还得应付考试,只能进行填鸭式教学;第二,部分历史教师,其自身的历史素养就有待提高,对历史研究新动态关注不足、历史读物阅读量不足、阅读习惯不佳;第三,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
2.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受制于应试教育,对历史学科的评价方式,极其单一,就是考试。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最关注的还是分数,尤其是主科的分数,而对历史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影視文学作品中获得的错误历史观,无法在枯燥、趣味性不佳的正规历史学习中纠正。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从学校入手
1.教学目标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能与学生的发展需求、认知水平向符合;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层次,呈现梯度设计,保持弹性。
2.教学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浅,而且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讲究详略得当。另外,教学内容应该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同时,进行适当的内容扩展,适时补充最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播放历史纪录片等。
3.教学过程
通过人生多彩的历史人物、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故事的方法在课堂上创建浓厚的历史情境,对历史事件进行生动的还原。尽量避免填鸭式的灌输,让历史教学变得有趣。
4.教师发展
要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读各类史学专著、扎实自身的理论功底,确保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
(二)从家庭、社会入手
1.转变观念
家长需要转变观念,理解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历史观、良好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在家中,准备一定数量的历史读物,鼓励孩子观看历史纪录片,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多带孩子去历史文物馆、历史文化遗迹参观。另外,社会上的历史教育资源,也应该向学生友好型发展,比如,博物馆、文化遗迹定时对学生减免门票。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巧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