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条途径

2018-07-17 09:21胡秀云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拓展体验问题

摘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活动;体验;拓展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就结合平时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在问题中学

问题是开启学科的钥匙,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上课时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问题。

例如:《智取生辰纲》一文,我们会围绕“智”来研读课文。吴用、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是用了智,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夺取了这批贵重财宝。而文中的杨志,曾杀死泼皮牛二,在教场上与周瑾、索超比武大获全胜,直接升任为管军提辖。这样的一个武艺超群的英雄,在押送生辰纲时不免失败,杨志真无智可言吗?有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生辰纲又为什么被夺呢?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带着问题以积极的心态看课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发现杨志性格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化内部矛盾,给吴用等人有了可乘之机。但其久在江湖,也不乏其智,深知押送的危险,多次推脱,推脱不了,还是做了精心安排。如:智在变更起止,智在提醒军汉,智在盘问枣客,智在谨慎买酒。

二、 在活动中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上课中要利用文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反复抓朗读训练,在教《孙权劝学》时,课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而且生动传神。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法,让学生模仿文中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身份,读出人物说话的神态、口吻和心理。孙权劝学,他指出吕蒙“当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可以看出孙权的善劝,以及对吕蒙的关心、期盼,但又不失人主的身份。要读出孙权语重心长的语气。而“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发现吕蒙才略长进惊人,“非复吴下阿蒙”,要读出鲁肃的惊奇,情不自禁地赞叹语气。吕蒙的答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要读出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语气。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 在体验中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习是多元化的,事物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不同的。因此,阅读教学是离不开学生的情感体验,要通过对文本解读,引导学生点评、辩论,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教学时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斑羚飞渡》一课,我让同学们说说本文的哪一点最能打动你?请用自己的话对精彩之处加以评述。有的认为是在初遇险情时,有的认为是种群对接飞渡时,也有认为是斑羚进退维谷时。通过问题把学生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既欣赏了精彩片段,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水调歌头》是苏轼因为党派相争受到排挤,被贬密州为地方官所作。写时与弟弟苏辙七年没有相见。你们想想,凭你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测作者心情:苦闷、惆怅、忧伤、抑郁、孤独、难过等等。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待政治失意、骨肉分离,能积极乐观面对。你有不如意的事吗?你忧伤、难过吗?你又是怎么度过的?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说出你的想法。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了知识,也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在拓展中學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文章年代都比较久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我们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等资料,帮助拉近学生和作者的距离。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范仲淹读书生活的片段: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这则材料,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范仲淹的伟大抱负。为学习《岳阳楼记》做了铺垫。

再如:《热爱生命》一文,对初中生来说比较艰涩难懂,对生命的理解过于抽象。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易接受的事物联系起来,就好理解了。在上课时把查阅的资料展示给学生。

刘墉的《人就这么一辈子》:“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多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迹。”

《蒙田随笔》中,“你的生命不管何时结束,总是完整无缺的。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有的人活得很长,却几乎没活过。在你活着时,要好好地生活。你活了很久,这在于你的意愿,而不在于你活的年头。”

这些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帮助学生明白,无论悲与喜都应当善待生命。激活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改变教学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困境,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让我们扬帆远航,定能达到收获的彼岸。

作者简介:

胡秀云,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中学。

猜你喜欢
拓展体验问题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