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阅读训练的目标是表达,阅读是基础,写作就是表达。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坚持读写迁移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
关键词:读与写;小学高年级;阅读水平
一、 寻找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教师要创造性地重组整合教材内容,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寻找阅读和写作能够结合起来的点。以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共有八个单元,32篇课文,仍以单元为单位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文字理解课文意思,发现文本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闪光点,调动自身经历体验文本丰富的意蕴和情感,感受文字背后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经典的句式、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进行有意识地仿写创写和积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如: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科书中第一单元是为我们描写祖国神奇秀美的山水名胜,分别是《北京的色彩》《我的百草园》《七月上天山》《鸟的天堂》。这四篇课文虽然都描写景物,但语言表达方法和谋篇构局的特点各不相同,是很值得学生揣摩写景类习作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谋篇构局特点的文章。《北京的色彩》以总分的结构,抓住“壮丽而辉煌”从秋天的树林和城市的建筑这两个方面入手,细腻地描写了北京的美景,激发了我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结构之美,感受语言表达方式的清新活泼,当堂背诵课文的四自然段和七自然段,积累丰富的语言,并在学完课文后,对整体课文的结构进行仿写,以训练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的总的热点从不同的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以训练学生的谋篇构局能力。《我的百草园》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充沛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和展开丰富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百草园带给我们的快乐,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同时,虽然教学目标没有要求学生背诵本课第二自然段,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反复朗诵,用朗读促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当堂背诵这一自然段,不仅训练了学生识记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蘊,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关联词详略得到的描写景物,如何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再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仿写一处景物,不仅培养了想象能力,积累了语言,还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七月上天山》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的真挚充沛,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展现天山的美丽。教学中可以在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也按照游踪的先后顺序仿写自己去过的一处风景。《鸟的天堂》是通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突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和第七、八自然段,不仅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训练学生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二、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他们作为不同个体的情感朗读方式。如:在《七月上天山》中在指导“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鞋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湍急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的朗读时,我发现有学生把这个句子读得很慢很缓,我追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个词读得很慢?”学生回答说:“我想这美丽的雪水从山涧飞泻下来,那优美的姿态令我神往,我想慢慢地朗读慢慢地感受。”而此时另一个学生却说:“那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速度一定很快,朗读得快一些才能读出当时的画面感来。”我说:“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希望你们都做自己的哈姆莱特,永远忠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在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学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教师都应该尊重保护他们的个性化阅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单元阅读教学,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重组,精选读写结合训练点,这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又将读、写、思三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孩子爱上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5).
[2]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
[3]幻彭静.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徐隽,重庆市北碚区,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