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美金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能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书籍储存量少,阅读空间不足,缺少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阅读面窄,课外知识积累太少,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小学运用营造环境、激发兴趣、好书推荐、方法指导等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是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能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书籍储存量少,阅读空间不足,缺少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阅读面窄,课外知识积累太少,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小学运用营造环境、激发兴趣、好书推荐、方法指导等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是语文老师刻不容缓的事。
农村学校有较多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引导,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些老师教学观念比较保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课外阅读的开展,形成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少,指导少,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在农村小学,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创造环境,为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时空
要学生爱阅读就要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外阅读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因为学生在校期间都会面对着一堵堵的墙壁。要真正推广课外阅读,学校就要打造阅读环境,结合本校特色建设让校园的“墙壁会说话,空间能育人”。在校园架空层的柱子、走廊、宣传栏、专用室场、教室等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名言诗词、学生阅读成果作品展等;利用每天的校园广播、板报等阵地开展介绍好书、欣赏佳作和读书交流等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阅览室的作用,定时、定级开放阅览室,给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方便学生阅读,还可以把学校阅览室的书籍做好登记,然后放到每个班级的图书角,然后每月进行更新。此外还可以动员学生把家中的好书带到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这样图书角就会有足够让学生喜欢读、值得读的书。只要学生想阅读便触手可及,班级图书角成为同学们吸收课外知识的营养餐厅,为推广课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们农村小学有部分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任务性。一是在进行学科教学时,涉及的课外知识、课外读物没有精心筛选和落实,随意布置学生去阅读。学生究竟有没有读,读的效果怎样,事后缺乏跟踪指导。二是教师没有形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当学校要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作业时,教师为应付完成任务而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并完成阅读作业上交了事。很明显,上述老师推广课外阅读的做法是无效或低效的,完全调动不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内在动力。所以,推广课外阅读首先从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
1.欲擒故纵,读前激趣
小学生对某些事物总会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投其所好,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每周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读课外书给学生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所期待时就停下来,故弄玄虚。当学生的阅读之火被点燃,他们都欲知后事如何,下课后就会主动向教师借书传阅。又如,在进行专题性的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多次提及专题涉及的人物、事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相应专题的书籍。
2.师生共读,榜样激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让学生了解老师每天的阅读情况,我把自己在家里看书的照片和书籍的图片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了解老师在家的阅读情况,还利用阅读时间把精彩的内容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共同分享。读后利用午读、课外阅读课等时间,和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分享阅读的收获。老师走进书海,与生共读。酷爱读书的老师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成为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催化剂。
3.阅读活动,持续激趣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对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有很大帮助。
(1)开展日常读书活动,以习惯养趣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持之以恒,才能提高阅读实效。因此,我们要重视开展读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要重视每天读书活动的开展。可利用每天的早读、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分享课外阅读中的所见所感,从字词、句段、写作特点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二是积极开展读书会。充分利用班会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好书推荐→阅读→讨论等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开展日常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读书动笔习惯的培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边阅读思考边动笔,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心得体会,画出好词佳句,对积累和理解十分有用。如每周制作读书卡,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丰富语言积累。教师将其作为一项常规作业(积累本),每周检查一次。读书卡的形式、内容可随年段、学生的喜好适当变化,可以包括书名、主要内容、好词佳句、读后感受,家长、教师寄语,还可以在读书卡上画出美丽的图案作为点缀。然后每月评出内容充实、字体端正、设计精美的读书卡进行奖励,树立典范,让阅读习惯成自然。通过日常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习惯中养成读书之趣。
(2)开展阅读比赛活动,以评比激趣
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是喜欢通过表现自己而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在不断认真阅读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大的收获,为了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我积极开展阅读比赛活动,如喜欢画画的制作手抄报,喜欢写作的写读后感,喜欢朗诵的读经典美文,喜欢表演的排练话剧等,使课外阅读活动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学期,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们学校举行课外阅读成果评比活动,我班以此为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制作好书推荐卡、写读后感、制作手抄报等评选活动,多名学生获得镇和区的奖项。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还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熏陶,品尝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学生都在浓厚的阅读氛围里,读好书,好读书,班里掀起了课外阅读的热潮。
三、好书推荐,拓宽学生阅读途径
儿童文学博士王林也曾说过:“读过32本书的孩子的语文素养一定强过只读过32篇课文的孩子!”从阅读一本书到会阅读更多的书,这是阅读的更高境界。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推荐读物,拓展阅读的途径。
1.学科整合,推荐阅读
推广阅读单靠语文教师孤军作战,势单力薄,因此,可以整合各学科的力量,同一级组的教师形成共识,在各学科中推荐相应读物。如在语文学科学习“认识鲁迅”一组课文时,可以推荐阅读《故乡》《狂人日记》有关鲁迅的书籍;在品德学科学习了《伟大的普通一兵》后,可以推荐阅读雷锋的故事;在英语学科学习有关节日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节日习俗的材料。
2.因人而异,推荐阅读
小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向他们推荐书籍。低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大,课外阅读刚入门,所以适合推荐篇幅短小、趣味性和故事性强的注音版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读物;高年級可推荐篇幅稍长点的名著、小说、科普、明理方面的书籍。男生适合推荐体育、科学、侦探等方面的书籍;女生适合推荐风土人情、娱乐、励志等方面的书籍。
四、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推广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开设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书目,还要做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采取“扶放并济”的策略,在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或问题时,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问题,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整本书开始。如作家雷红玉教授给我们展示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例,她先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让学生学会从封面开始阅读整本书,然后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阅读封面、认识作者,通过对序言、目录等的了解,初步感知阅读的内容。
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走进文本的方法。如雅居乐叶健珍老师在执教《感受式批注法课外阅读》课例时,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的本义、引申义,联系生活实际去谈感受。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的本义、引申义,联系实际想开去,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最后,抓住片段或全文谈感受。像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章到生活实际指导阅读,层层推进,在深化对内容理解的同时,又落实方法的指导。只要假以时日,学生就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受益一生。所以,我们农村小学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钥匙,让学生的生活因阅读而充实,因阅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霞.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2]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开拓课外阅读空间[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1).
[3]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0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