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了一跤成痴呆 竟是硬脑膜下血肿作怪

2018-07-14 07:38李明昌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视盘脑膜神经外科

最近,家住武昌的老张总是感觉头晕,甚至有时候有点头痛,而且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有时候刚发生的事情一转脸儿就忘了,有时候出门忘带钥匙,甚至有好几次,老张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弄得全家人慌了好半天!老张家里人心想,该不会是老年痴呆吧?赶紧到附近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经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是颅内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神经外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老张三个月前曾摔过一跤,当时头部受到轻微碰撞,但除了触摸时有些许痛感外,并未觉得有任何不适,所以没有在意。此后家属发现老人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及头痛症状,这才送到医院检查。确诊后,经过医生们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老人逐渐恢复正常。

许多人对头部轻微撞伤不以为然,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慢慢在生活中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年轻人常出现脑压上升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或半侧麻痹、知觉障碍、失语症等症状;老年人则出现性格改变、没力气、记忆力降低等症状。大部分慢性硬脑膜下出血的病人年纪在50岁以上。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被忽略,易被误诊为中风、精神病、偏头痛、老年痴呆、颈椎病变、神经衰弱、脑瘤、心脏病、高血压、视力障碍等,如不及时确诊,常延误治疗,应提高警惕。

什么是硬脑膜下血肿

从医学的角度上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包膜内含有液体状或混有凝血块的血肿。伤后3周以上出现颅内血肿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约占硬脑膜下血肿的25%。其血肿形成后并不立即出现明显症状,当血肿的容积超过颅腔代偿容积所允许的程度时,才发生高颅压和脑受压症状,从颅脑损伤到症状发作的病程需1~3个月,平均5周左右,1年以上者少见。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医界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显微结构及出血源等问题尚存在着争议。

专家认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源于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尤以老年人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是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在早期头部受伤时,CT常发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能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生有关。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

小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双侧居多,常因产伤引起,产后颅内损伤者较少;以6个月以内的小儿发生率最高,此后则逐渐减少。不过外伤并非惟一的原因,有医生观察到营养不良、坏血症、颅内外炎症及有出血性倾向的儿童,甚至严重脱水的婴幼儿,亦可发生本病。出血来源多为大脑表面汇人矢状窦的桥静脉破裂所致,非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这可能是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所致硬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之故。

怎么才能及时发现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发症状以头痛最为多见,其次为精神变化,包括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其次为一侧肢体肌力减弱、嗜睡、走路不稳等。少数患者可以先有局限性症状,后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患者到达入院阶段则多半已症状明显,包括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限性脑受压症状和脑疝的表现,而这些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头痛是最常见和最早发生的症状,占77%~88%。头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一般在间歇期后头痛逐渐加重,即使用药也仍然发展。头痛程度也有自发波动,一天内可有变化。常于初醒、咳嗽、用力和改变体位时忽然加重,或伴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仅次于头痛,出现于30%~60%的患者,多见于头痛剧烈时或餐后,是器质性头痛的佐证。视盘水肿可由颅内压过低所引起,而颅内储备腔隙较大者也可不出现颅内压增高,故视盘水肿的检出率高者70.5%,低者只占22.2%,甚至12.6%。视盘水肿的发生率高低与年龄有关,老年人视盘水肿的发生率低。

2.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常有各种程度的懒散、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只是家属注意到患者比过去沉默或明显孤独。进一步发展则精神混乱、定向障碍,有的出现行动异常。对于意识障碍,轻者只是嗜睡,或术前昏迷。意识障碍的原因,除颅内压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脑皮质功能外,后期的脑移位所致的脑干限局性损害也占有重要地位。少数患者由于过多地分泌血管升压素,并引起低渗症状而陷于昏睡,并最终昏迷。

3.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除上述两类症状外,患者常述视力下降或復视。体检中发现有外展神经麻痹。颈部抵抗至颈强直、头晕。少数患者有耳鸣或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脉搏和血压。

4.偏瘫和局灶性体征:不同程度的偏瘫是本病的最多见的局灶体征,老年组比率更高,无明确外伤史者易被误诊为其他脑部病变。少数人可以单侧肢体肌力减弱为首发症状。偏瘫应发生在血肿的对侧,但同侧偏瘫也相当多。本病的偏瘫一般呈缓慢而逐渐发展,但个别人也可以表现为类似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其他较少的定位症状虽少,但有一定的意义,如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侧感觉障碍、双眼同向偏斜、同向偏盲等。

5.瞳孔散大等脑疝表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瞳孔变化,由于其发展缓慢,因而不仅可以早于昏迷而且也多于昏迷。重病人多昏迷、去大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其他如动眼神经损害,限于眼睑下垂,上视不能。

6.癫痫:癫痴的发作可由于颅内压增高,或由于局部刺激所致。大发作、局限性或精神运动性发作都可能有。早期则以大发作为主。

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目前主要有头颅CT和MRI。CT扫描多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凸球镜片形低密度区,也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MRI比CT扫描具有优势。MRI的T1加权像呈T1值短于脑脊液的高信号。由于反复出血,血肿信号可不一致。

目前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而且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因此,即使病人年老病笃,亦需尽力救治,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术后血肿复发率仍有3.7%~38%。术后血肿复发的常见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血肿腔内有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因此,须注意防范,术后宜多饮水。

本病目前尚无较好的预防措施。但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疗效较好,80%的患者能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良好。

李明昌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Chinese Neurosurgery Journal》特邀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临床外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审稿专家。擅长显微手术治疗脑肿瘤、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孪,对脑积水、脑外伤、颅内感染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崎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检塞治疗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完成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九篇,包括J Pathol,Mo1Neurobiol,Neurobiol Dis,WorldNeurosurg等神经科学著名杂志。

坐诊时间:星期三下午

猜你喜欢
视盘脑膜神经外科
视盘倾斜在高度近视中的研究进展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家畜的脑膜脑炎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
视盘内与邻近视盘视网膜下出血
不同病因致脑膜强化特点的MRI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