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模式研究

2018-07-14 02:17刘新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四通双师型三联

刘新勇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与创新建设的发展状况,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步入新时代,培养多样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与新挑战。但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培养与补给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不仅制约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也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障碍。因此,如何以校企合作为引领,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产教融合理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当前的探索主题。

一、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程度。有关研究表明,缺乏有效合作平台的校企合作,难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有效促进作用,更别提培养出真正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校企合作方式来看,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缺少有效合作载体,难以提供有益的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使职业教育成果较好地对接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利用企业的资源与信息,获得专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全新提升。但在合作过程中大多缺少有效的合作载体去实现校企双方的目标所求,在实际中校企合作共赢的愿景往往不是那样的顺利,校企双方的利益追求存在一定差异,双方缺少有效合作载体,难以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培养平台。

(二)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双师效用难以显现

专业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参加过企业实践,自身拥有的效能更多的是一种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虽然有的专业教师也获取了双证,但源于长期执教过程中难免远离实际的社会需求。还有的专业教师也不忘贴近社会、挂职企业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要求,但也因时间和精力的有效分配而多数成为形式重于实质。在有的校企合作开展比较扎实的学校里,不少专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合作形式、资源限制等,难以充分融入行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特别是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交流方面也缺乏完善的双向融通渠道,使得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双师效用难以显现。

(三)政府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功能不强

企业的利益原则往往使得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得有些无奈,学校常常满腔热情想与企业合作共赢,而企业却比较被动或不主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双方冷热不均源于双方的利益追求不同。企业想要得到的,往往很难从与学校的合作中获得满意的或直接的利益,因而对校企合作只是追求形式或热闹,难以保障合作能够取得预期成效。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多属民间状态,国家虽已制定了有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缺乏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政府部门无法直接指导校企合作。因此,校企双方难以在制度保障下找到最佳互融契合点,缺乏有力后盾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双向平台。

二、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三联四通”模式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新路径

校企双方成立合作平台,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有效合作载体,适应“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就要通过校企合作载体联接专业教师、在校学生、企业人员,校企双方在业务、技能、需求与发展相通的基础上,以体制和机制的协同创新与政策引导,加强职业院校、地方行业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通过“三联四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开展“双师型”师资培养项目实践的协同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

(一)“双师型”教师适应会计专业的内涵要求及应具备的特征

会计作为职业院校实践性、职业性、时代性都很强的一门专业,能够很好地代表和凸显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探索性。我们认为,对会计专业来说,“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具有财经类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以及具有会计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另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每两年至少有2个月或以上的企业会计专业实际工作经历;(2)三年内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或以上会计类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并且使用效益良好。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双师特征:合格的教师、会计职业特有素质、会计职业通用能力。

(二)成立校企合作载体,以“三联四通”模式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1.校企双方成立合作载体。在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合作协议,在校方划出一块场地作为实践合作载体,建立会计实践部,同时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要求添置一定的设备和资源,通过网络数据信息化传输,与企业建立会计原始核算资料的工作共享,并通过互联网与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网络,将合作载体中的会计实践成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会计核算总部。企业方在会计部门安排对接人员,及时审核合作载体的工作成果,并定期派员到合作载体进行实务指导,检查落实“双师型”培养教师在合作载体中完成企业任务的有关工作成效。

2.“三联四通”模式在合作载体中的运作。校企合作“三联四通”模式中,“三联”就是通过校企合作载体联接专业教师、联接在校学生、联接企业人员。所谓“四通”,就是通业务、通技能、通需求、通发展。其中,“通业务”是指校企双方以同一会计主体的实际业务分别完成会计实践循环和会计工作循环,专业教师的实践资料与企业会计核算业务达到统一。“通技能”是指专业教师在会计实践循环中使用的核算要求与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循环所采取的会计技能要求一致,会计工作结果的检验有可比性的标准。“通需求”是指专业教师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需求与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成本需求相联通,既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又满足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培养问题。“通发展”是指校企双方在合作载体的基础上,实现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要求,为企业规划的长远发展提供智能支持,达到校企双方的共赢目标。“三联四通”模式能较好解决校企合作中的短板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三联四通”模式在合作载体中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施

1.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模式实践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成立由会计行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模式实践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双师培养目标、实践方案、会计工作与实践循环、双师成效考核标准,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与企业生产一线对接。根据企业会计岗位实务要求,确立会计技能标准与素质要求,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方法、过程与手段,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形成培养方案体系。

2.建立校方为主体、企业派员指导校企合作载体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载体的会计实践部是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基地。作为合作一方的学校,在教学体制运作上需有相关的配套改革,主动配合与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校方实践锻炼的“双师型”教师应当按照合作协议,定员定岗执行企业分派的会计工作循环任务,作为“双师型”教师连同部分实训学生进行会计实践循环的培养内容,会计实践的工作结果通过互联网信息渠道传输回企业核算部门,作为评判“双师型”教师完成企业任务的成效,记录锻炼培养的考评数据库。企业需安排对接人员定期派驻会计实践部,及时派发企业发生的有关业务资料,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工作开展实务指导,维护企业的相关信息资料,检查和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效。

3.通过实践循环与工作循环,实现“三联四通”双师培养共建成效。校企合作载体的运转包含会计实践循环和会计工作循环,校企双方在两个循环中实现“三联四通”培养成效。一方面企业按照会计核算工作实务,需要对每一笔发生的积极业务进行常规的会计核算事项。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按照承接的企业派送任务完成有关实践工作。在两个循环过程中,通过会计核算任务单以相通的业务、技能、需求和发展目标将企业人员、“双师型”教师、实训学生相互联接,多个阶段任务的循环工作逐渐满足和完成校企双方达成的共建方案,学校教师获得双师锻炼培养,企业获得责任利益分享,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利益的合作共赢。

综上所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校企“三联四通”双师教师队伍共建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与价值实现,也有利于强化“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有效培养,更好地实现校企实践教学共育共享新格局。

猜你喜欢
四通双师型三联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空调四通换向阀的检测与更换
采用三换热器和四通阀的两种车用热泵系统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