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英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序幕的拉开,当前需要重视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财务内控工作。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不仅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内容,还涉及到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事项。为了促使以上工作内容和事项的有序展开,则需要对财务内控绩效开展评价。在实践过程中促使笔者感知到,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在财务内控评价中较为忽略资金和资产的“产出/投入”关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下则难以在各职能部门内,以及在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中树立起资金节约、成本控制的意识来,且各级管理者也难以型塑起自身的组织资源有效配置意愿。为此,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评价中的缺陷展开分析,则成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财务内控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其财务内控职能应突出其服务特质。即,根据事业单位科室建设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升要求,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但在科室建设和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中,内含有大量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信息,这就使得财务内控主体面临着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该缺陷的存在,将使财务内控评价工作遭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并最终降低财务内控的绩效。
(二)财务内控评价手段的实施方式存在缺陷。事业单位由于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所以在开展财务内控评价工作时,其手段较为刚性。具体表现为,以程序性管理为特征在对全面预算管理质量和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上,较为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和固定资产在位情况,而对于资金使用效益和固定资产配置效率等关键信息则存在着缺陷。特别对于财政专项资金拨款下的科研和技改项目,目前的财务内控手段实施方式,难以确保专项资金在使用上满足“产出/投入”的合理目标。
(三)财务内控评价结果的整改落实存在缺陷。事业单位作为科层组织,财务内控评价构成了财务部门的职能。在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环境下,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需要对财务内控评价的结果反馈形成共识,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整改。然而,受到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缺乏营利性目标约束的情形下,各职能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一)着眼于引入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模式内含有三项核心要件,即共享、互助、平等。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所面临的知识结构缺陷,其形成根源在于该类型组织的职能化壁垒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打破这种职能化壁垒的前提下,则需要在财务内控领域打造出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组织架构,以及在该架构下的人员互动模式。因此,在人员互动过程中应遵循互助和平等的原则。不难发现,将项目制引进到财务内控的评价中来值得思考。
(二)着眼于优化评价的指标结构。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中,部分单位朝向了企业化方向转型,而剩余的单位类型则在财政拨款上实施了变革。因此,仍留在体制内的原事业单位类型,则需要重视组织资源在配置中的效率和效益。在此要求下,需要优化财务内控评价的指标结构。优化的重点在于,将“产出/投入”关系指标纳入到评价中来。同时,根据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这一特征,细化“产出”的构成。细化的对象,应涵盖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固定资产配置绩效两个方面。
(三)着眼于落实部门的主体责任。“落实整改”应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评价中构成要件,对落实整改情况的反馈则成为了评价工作中的组成内容。为了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认真落实整改要求,则首先需要着眼于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在部门绩效考核、部门负责人职务晋升、廉政考察等的多元激励和规制机制的作用下,来实现财务内控评价工作的落地。
(一)采取财务人员蹲点制度。采取蹲点制不仅能够更好的发挥财务部门的服务职能,还能使财务人员在全程参与专项建设的过程中,打破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信息壁垒。根据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组织规模和人员数量,在采取蹲点制时可以按专项类型以“一对群”的方式来开展。这里的“一”是指一位财务人员,“群”则是指属于同类专门建设项目。通过采取财务人员蹲点制,便能增强财务人员对财务内控评价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二)建立定向管理项目团队。与采取财务人员蹲点制相配合的便是,在财务内控中应建立定向管理项目团队。如,在事业单位科室建设中,科室负责人、骨干成员、财务人员等,应在建设周期内组成项目团队。在项目团队的运行过程中,上述成员之间能够建立起高频率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为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提供现实载体。事业单位管理层在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职责分工后,则可以在平等和互助中来提升财务人员对专项建设的认知,进而提高财务内控的评价能力。
(三)形成分层化的评价模式。这里便涉及到财务内控评价的手段方法问题,笔者建议,在评价中应形成刚性和弹性兼容的手段与方法。对于那些诸如人员出差经费、固定资产造价等财务内控评价,应采取刚性的手段与方法,严格防止超预算的问题出现。而对于那些诸如科研经费、业务交流经费、技术改造效果等财务内控评价,则需要根据事项实施的内外环境影响,建立弹性的评价模式。
(四)提升财务内控评价权重。解决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评价缺陷的重要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质量,以及固定资产配置绩效。因此,最终需要根据财务内控评价结果,落实各个职能部门的内控整改工作。这里首先就需要在单位制度层面,提升财务内控评价在部门绩效考核、负责人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权重。再者,还需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协同下,对各职能部门的整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财务内控评价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内控质量控制的好坏,所以不完善财务内控评价体系、评价实施方法和落实评价结果等,都需引起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重视。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本文认为,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下则难以在各职能部门内,以及在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中树立起资金节约、成本控制的意识来,且各级管理者也难以型塑起自身的组织资源有效配置意愿。为此,当前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评价中的缺陷展开分析。在问题导向下,弥补缺陷的对策可为:采取财务人员蹲点制度、建立定向管理项目团队、形成分层化的评价模式、提升财务内控评价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