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力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随着高考的恢复,近些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这其中也包括了体育高考生这一特殊人群。关于体育高考生,其必须参加教育部明确规定的体育专项考试,然后再参加全国的统一性高考,最后将2种成绩综合来进行选择就读的高校。研究显示,近几年体育高考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质量却在下降,这其中包括了身体素质的降低及文化素养的下降,而作为高校体育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这势必影响了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提出将普通高中体育高考生培养与高校体育院系接轨的设想,并由此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体育高考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的作用是对体育类专业人才进行甄别和选拔。体育高考生不仅需要进行体育专项考试,而且还需进行全国的统一性高考,这便要求体育高考生不但需要熟练地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同时也得具备较好的文化成绩。在国外有报道显示,最优异的学生通常是存在于运动场上,体育人才也同样是学习精英。体育高考生不仅是体育事业的后备人才,同时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坚强后盾。
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是指那些能担任体育教学、指导体育训练、组织体育竞赛,同时还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与体育管理的体育人才。研究显示,近几年体育高考生的数量虽然在逐渐增加,可质量却在下降,高校用同样的时间去培养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下降的学生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则需要更加深厚的师资力量、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及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这对高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各有不同,高中体育与大学体育应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合理的训练;同时,高中学校对体育高考生的培养,不应只是简单地以升学为目的,而应培养和发展其各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意识,为适应大学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体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中体育高考生培养,其教学理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掌握高考体育项目,提高体育成绩,最终达到升学的目的。而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使学生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3)身体健康目标: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开朗、顽强拼搏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高校课程一般都有许多类别,基本包括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3大部分,而且一般的必修课由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组成,选修课由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这就决定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多项术科技能,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等。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文化素养。
研究显示,近几年体育高考生数量在增加,但质量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师资力量及体育场地器材匮乏;(2)体育教师的训练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大多数体育高考生在进行训练时落下一些伤病,甚致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3)大多数的体育高考生都是半路出家;(4)多数体育高考生不重视文化教育。这些原因导致了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及文化素养的下降,升入高校的体育考生难以适应高校的课程安排,这也就相应地加大了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难度。
双方可以通过定时举办交流会或教育见习,增强双方师生的交流。对教师而言,高校师生通过交流,可以获得普通中学体育教学训练最新信息,在之后的教学或训练中目的更加明确;普通中学师生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最前沿的运动训练方法及一些相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完善以后的教学或训练。
场地器材资源匮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提高与发展。这一原因是导致近几年体育高考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这一影响因素,普通高中可以加强与当地高校的交流,合理利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其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双方的协商,建立教育实习机制,为高校体育院系学生提供实习与见习平台,不仅能够使高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加高校学生的教学经验,同时能够让高校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学习中加以改正,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