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下高职会计教育的思考

2018-07-13 03:11:24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课程内容岗位

安 李

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明显增加,并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并成为跨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点。

“高职”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来,教育规模迅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2.高等教育资源扩张;3.高职院校培养基地建设加快,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4.启动了地方协调高等教育管理新制度,政府迈出实质性步伐;5.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法治教的轨道。

二、职业教育下的产学研融合

产学研一体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指出,“围绕打通科技与经济的通道,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通过开放的资源共享,周围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完善资金链、创新链,加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促进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科学和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在生产和研究领域的合作,是激发新发展势头的有效途径。要做好生产、使用,必须利用市场经济良好的商品交换机制,遵循商品交易所的规律,用一种新型的“商品”规则和经营模式进行研究。通过生产、业务整合、集群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与此同时,《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更多的支持和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创新的元素,如技术、人才流动对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研究开发核心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研究,共同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建立科学技术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职业教育下的产学研融合,科学研究、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的功能和资源优势的协调与整合,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探索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国民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发挥教育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中介服务功能,成为政府相关部门与校企合作的桥梁,承担政府职能转移所赋予的工作和任务。

三、高职会计教育产学研融合中的问题

1.会计课程的内容与产学研的相关性较低。传统会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许多内容不太实用。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必须根据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的性质,学习、生活、个人能力接受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有些知识不仅难度大,也大大超越了职校生的接受能力,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并无多大价值,因为产学研融合必须基于两个基本前提:(1)学习时间的限制;(2)学习能力有限。

2.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产学研产出的联系。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课程,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缺乏实用价值的会计专业当中的出纳实务、模拟实训、纳税实务等课程,其内容都比较实用。此外,高职院校开设了大量专为培养个人职业能力而设计的实用课程,明确规定了这些课程所需学习时间的比例,通常不低于50%。但即便如此,就产学研融合的程度而言,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主要是内容本身没有与产学研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每一章的第一部分都是引言,每一部分的第一个内容都是概念。

3.会计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填鸭式”的讲授。高职会计教育应具有与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起源于古代的学徒制度,传统教育自创立以来就以学校的形式出现。这两种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性质相一致。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符号化的记忆和理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做”本身,“做”是获得这些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产学研要求下的会计教育随着会计教育形式的学校化,也完全偏向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楼已成为高职院校最突出的建筑,其标志性的教材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载体,大部分教学仍然采用“粉笔和教学”的形式。

四、未来高职会计教育产学研融合的思考

1.重新定义产学研融合要求中会计高职教育。确定产学研一体化目标是会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定位产学研融合,必须以专业为基础,或针对特定的岗位,明确的职业定位,适应具体工作的需要。该总体目标可以为产学研一体化目标提供最清晰、最准确的答案,只有当工作岗位明确的时候,我们才能通过描述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准确地掌握这些岗位的人才要求。产学研的融合也是其他职业教育岗位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定位不能像普通教育课程那样,通过确定课程目标可以定位,因为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来说,虽然课程目标可以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但专业能力是决定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要确定产学研融合下的职业教育定位,首先要确定生产环境中的位置,因为岗位产出的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范围。

2.确定产学研融合要求下会计职业岗位。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定位必须准确、明确地表达会计教育所面向的岗位。准确、清晰地表达位置,首先理解岗位的含义,掌握其表达方法。岗位与工作任务不同,与技术手段不同,但指的是实际工作内容。二是克服追求高和全的心理。岗位位置匹配应该与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生产定位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地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不能期望学生“全能”,我们需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内把握产学研所赋予的工作要求。第三,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企业调研和充分依靠企业专家。

3.分析产学研融合分配给高职会计教育的任务。会计科研、教育、生产任务是岗位的职业活动内容,是教育与职业之间的纽带,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一个特殊岗位。从教育的角度看任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现实要求。当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任务时,它反映在这个职业所要求的教育任务中。因此,产学研融合分配给高职会计教育的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和科研、教育、生产能力的需求,和对接社会职业分工的要求。

高职会计教育的产学研融合,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能促进企业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人才,搭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能人才和职业素质人才的平台,保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治亚.明确产学研用商融合的工作重点和着力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7(4).

[2]张来斌.创新机制推动行业特色型大学产学研结合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3/4).

猜你喜欢
产学研课程内容岗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