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立体化的大语文课堂

2018-07-13 12:36胡秀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立体化课外语文课堂

胡秀球

【摘要】语文教学要营建立体化大语文课堂,不仅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应延伸到各种课外知识的综合;引经据典的读背,博览与积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地写作。营建立体化的生命的大语文课堂。

【关键词】大语文观;立体化;课前“查”;课内“读”;课外“写”

何谓大语文观,当下,有不少学生和老师对此认识比较模糊,我曾有心作过试探性的询问,结果了解到,不少高年级学生认为,所谓大语文观,就是听好语文课,读好语文课本,完成好语文作业;不少老师则认为,上好语文课,多搞点语文活动就是了。毋容置疑,这种认识是糊涂的。“大语文观” 就是从大处看语文,也就是学生从大处学语文,教师从大处教语文。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材只是学习语文的载体,从教材延伸到生活、延伸到其它活动学习中去,让语文课堂教学丰富、立体化。

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天天讲课堂改革,打造各种各样的语文课堂模式,可为什么课堂阅读教学还一直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究其因在学生是被动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想让学生的自主阅读,丰富阅读量,就一定要拓宽语文阅读的空间,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懂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迁移,进而营建大语文学习观念和学习环境。

一、课前“查”

所谓“查”,实质为课前诱发学生上“读书”之钩。因为学生每新学一篇课文,都是延伸课外阅读的机会,是学习各种课外知识的综合。于是,在学课文之前,我都会编写预习单,让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查找相关资料,则降低学习难度,又增强学生自信心,效果甚佳。在课前编写预习单,实则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抛以不同的“鱼饵”,如何抛饵,要求老师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也需要艺术。

例如,学《赤壁之战》一课前,编写预习单:1.收集有关三国故事;2.课前交流精彩故事。在探究精彩故事背后,为课文学习作铺垫。学习《长征》时,我布置了预习单:1.是了解红军长征的相关背景资料;2.搜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3.课前十分钟汇报。这样预习单,不仅让学生在课内就有一个知识展示的机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且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不仅学生学得主动,而且阅读的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促进。日积月累,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便逐渐形成和发展。

二、课内“读”

首先,我强调博览与积累。凡是要求背的课文、段落我都要求背下来,还常常引经据典,让学生背诵一些经典古诗词,因为我特别注意质的精深与量的丰富,如《猫》、《海上日出》、《西风胡杨》、《窃读记》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本并没有做要求,而我总是选择精彩段落让学生熟读用至背诵,即使个别篇目不背也要求读流畅。其次,开设了“群文阅读”活动。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对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强化的目的,最终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一是内容互补性组合读。学习了《詹天佑》一文,我将写同一人物的不同品质精神方面的材料巧妙组合,组合《一夜的工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通过引读巧妙串起几个故事,层层递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全面了解主人公的为人处事,并习得了学习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二是同一个主题迁移读。在学习《珍珠鸟》后,独辟蹊径,我选取了同一主题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自然之道》、《不会汪汪叫的小狗》迁移学法,通过品读情节与结局的联系;让学生在品读中明白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之美,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原著选编类探究性读。教材中有不少从文学名著中选编的课文,如学习《赤壁之战》之后,我及时借阅原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让学生探究性的去读《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桃园结义》等故事,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那一句是描写赤壁之战的。先课堂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打下基础,然后探究性扩展阅读,对古典小说的进行阅读指导,扩大了阅读教学的容量,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三、课外“写”

阅读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因此,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的阅读,都应与培养写作能力相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读书只读而不思,只思而不写,则如水过鸭背不留痕。因此,应鼓励学生多读也要多写,达到“在读中产生快乐,在写中感受乐趣”的良性循环。试想,学生因为“读”而使“写”显得更精彩,还怕他们没有继续阅读的兴趣不成?

(一)超越文本的写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优质文章,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好文章,有不少还是节选的名家名篇。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善于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激发情感,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起着重要意义。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注重读写训练,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人格完善的教育。如学习《穷人》,让学生续编故事结局,把自己对人物命运同情表达出来。又如学完《海上日出》一文,我就引导学生:“我们的家乡是山城,开门见山,四周连绵不断的群山把我们紧紧环抱。那我们的山上日出又会是怎样的景色?与海上日出又有何不同,请同学好好的观察,美美的写一写。”等等。这不就是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吗?逐步为独立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如何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深化课文内容,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适时、适当的超越文本的写,展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纳入社会生活写

《语文学习》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我们不能把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要“跳出课堂教语文”,应该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写,纳入社会生活中去写。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如学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在班内开展《护蛋行动》的活动,要求蛋不离身,身不离蛋两天,然后把整个过程写下来。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彻身感受母亲把我们抚养长大是多么的不易,母亲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由于有了彻身的体会,充分的感受,所以学生写的情深意切,内容充实。又如在教学了《西风胡扬》一文后,为了落实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个教学目标,组织了一场“保护环境”的讨论会。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时,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这些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乐写”的过渡。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营建立体化大语文课堂,不仅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应延伸到各种课外知识的综合;引经据典的读背,强调博览与积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形式多样地写。真正有效地将课内与课外形成学习语文的“双翼”,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写语文,营建立体化的生命的大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

[3]课程教材教法

猜你喜欢
立体化课外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常态宣传“立体化”构筑安全“防火墙”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