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娟 程路
今年初,巾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巾国成立以来党中央第一个直接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引起1000多万教师高度关注。
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今天,教育质量提升无疑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巾心目标。其巾,教师队伍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人员编制、职业资格、职称制度、绩效工资及评价考核、教师流动制度等,都是关系到教师队伍能否强起来的重要制度。此外,乡村教师、教师职业整体吸引力、教师新素养等时代性极强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关节点,党中央出台《意见》,涉及上述一系列关键问题。这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结合今年工作,我们采访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人民教育》:《意见》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就由十九届中央第一次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初正式印发,重大意义是什么?
王定华:《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出台《意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了新思想。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和教师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构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意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
二是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要如期完成建设教育强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一系列宏偉目标,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对标新时代要求,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宏伟画卷,提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向。
三是回应了新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是民生之首。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基础前提。《意见》围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四是提出了新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如有的地方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需要,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等。围绕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着力破解瓶颈障碍。
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人民教育》:《意见》擘画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涉及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方面面。那么,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总体上要把握哪些要求?
王定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日标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巾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同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巾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同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基本原则。一是确保方向,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二是强化保障,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三是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四是深化改革,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几。五是分类施策,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
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人民教育》:师德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意见》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哪些真招实招,请具体介绍一下。
王定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之无德,何以为师。当前,我国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578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师群体,支撑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但是我们也看到,个别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时有发生,虽然是极少数,但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破坏了教师形象。要认真落实《意见》精神,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加強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弘扬高尚师德。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评,加强师德奖励,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体现奖优罚劣。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推出一批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注重感召,形成强大正能量。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人民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但有人认为当前教师质量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一问题,《意见》在这方面有没有采取措施?
王定华: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是先导性、关键性、基础性工作。当前,与新时代发展、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教师教育确实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师范生生源质量有所下滑,教师教育课程还需要改进,教师培养质量仍需要提高等。为此,《意见》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支持师范院校。《意见》指出,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目前我国有186所师范院校,另有300多所开办有师范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共同开办着5000个师范类专业。我们要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提高对师范类专业的拨款水平,开展师范类专业认汪,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
分层培养教师。《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和高素质双师型的职教教师队伍。其中,要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巾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
发挥校长作用。《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我国有近3呖所中小学,每所学校都办出特色、与众不同,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中小学共通的东西才是主要的,比如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发展、落实课程、改进教学等。在新时代,要调动校长书记的主体作用,确立学校发展的哲学,凝练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开展课堂改造,科学实施课程,贯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提升学校品质。
切实破除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障碍
《人民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意见》在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方面,将主要采取哪些举措?
王定华:教育改革进入深入区和攻坚期,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创新编制管理。编制始终是教育发展的瓶颈,此次《意见》要求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实行教师编制配备与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促进均衡配置。《意见》强调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
提高准入要求。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新人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人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由教育部门负责招聘合格教师,学历要求也要提升。
畅通发展渠道。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同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高等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等,《意见》也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
切实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民教育》:地位待遇是增强教师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意见》提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具体有哪些举措?
王定华:不断提高地位待遇,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师才会有更多的荣誉感、责任感,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仍相对较低。下一步,《意见》将主要采
取以下措施:
界定公職人员。《意见》明确要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权利得以界定,义务得以明确。
提升工资待遇。《意见》要求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人水平。
关心乡村教师。对乡村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意见》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民办学校同权。民办学校的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民办学校的教师也是辛勤的园丁。《意见》明确要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提升社会地位。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意见》明确要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同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全力确保《意见》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人民教育》:《意见》是党中央为广大教师送出的一个“新年大红包”,如何让这个分量重、情意浓的“新年大红包”真正暖人心,落到实处,有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
王定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工作的归宿,落实不下去,文件出台就失去了意义。地方是落实《意见》的主体,要把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强化组织保障。《意见》强调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省级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工作,要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强化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的各种利好能落到实处;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
开展督导检查。把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情况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督查督导的指标,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意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勇往直前的战斗姿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确保《意见》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人民教育》:期待2018年拿出得意之作。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