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临床研究

2018-07-11 08:36陈新胜彭支莲罗淑文张荣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星状中风病醒脑

陈新胜,彭支莲,罗淑文,张荣洪,李 梅,林 野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 400050)

脑梗死肢体瘫痪是脑梗死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它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生存质量,以及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我们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我院针灸科和脑病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醒法组﹑星法组和醒法组加星法组各40例。醒法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52.03±8.32)岁;肌力(3.89±0.44)分,NIHSS(7.71±1.20)分,Fugl-Meyer(64.30±9.33),MBI(41.39±4.75)分。星法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3.45±9.32)岁;肌力(3.38±0.41)分,NIHSS(7.35±1.52)分,Fugl—Meyer(68.34±8.51)分,MBI(36.76±1.52)分。醒法组加星法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62岁,平均(50.89±10.32)岁;肌力(3.35±0.42)分,NIHSS(7.13±1.58)分,Fugl—Meyer (63.12±9.68)分,MBI(37.86±5.28)分。3组性别﹑年龄﹑肌力﹑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确诊[1]。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1周以内;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于8分;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20分;⑤年龄18岁以上,70岁以下。

排除标准:①有脑出血﹑有明显的出血倾向;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③既往有脑卒中遗留后遗症;④神志昏迷。

2 治疗方法

3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减轻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48小时后加用其他方法治疗。

醒法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2]。取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辅以极泉﹑尺泽﹑委中等。即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0~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 min;继刺人中,用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即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循经离原穴1寸处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对于中风并发症的治疗随症加减,如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言语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天。

星法组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3]。取患侧星状神经节,患者仰卧去枕,肩下垫小枕,头后仰轻度偏向对侧。取气道旁径路,于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即胸锁关节上约2.5cm﹑正中线外侧约1.5 cm处,常规消毒皮肤后,以左手食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触及第6颈椎横突,右手垂直进针达横突骨面,回吸注射器无血﹑气体或脑脊液后缓慢推注1%利多卡因5~10 mL,以注药后出现霍纳征为成功标志。1日1次,双侧交替,12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6天。

醒法加星法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于同一天先后进行治疗,两种治疗间隔1~2h。操作方法及疗程与醒法组和星法组相同。

3 观察指标

肌力:按照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即6级(0~5级)分级法对肌力进行分级。治疗后肌力提高2级者为显效,提高1级者为有效,肌力无改善者为无效。

神经功能缺失: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scale,NIHSS)评定,共 13个 项目,各个项目分 3~5个等级,评分范围为 0~42分 ,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

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FMA评测上肢满分为66分,下肢满分为34分,将测得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以评定结果的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分,MBI评定的内容共10项,包括进食﹑用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上下楼梯﹑穿衣﹑修饰﹑洗澡﹑移动动作﹑水平步行,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能力越好。

4 治疗结果

3组肌力疗效见表1。

表1 3组肌力疗效比较 例(%)

3组治疗前后NIHSS﹑MBI﹑FMA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NIHSS﹑MBI﹑FMA评分比较

5 讨 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简称醒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创造性提出的治疗中风病及其并发症﹑后遗症有着独特疗效的针刺操作方法。《内经》称中风为“大厥”“薄厥”,“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内经》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论述包括:①体虚邪中。强调体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中邪是发病的外因。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半身,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②情志失调,血逆瘀于脑。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③饮食不节,可发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明确指出饮食膏粱厚味是中风病的原因。《诸病源候论》论中风病因病机为“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奏理空虚,受于风湿”[4]。中国传统医学历代各家认识及学说颇为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石学敏院士在继承古代各家之论的基础上,针对中风病的两大症状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的闭塞不通,脑功能异常,亦即“元神之府”失用,脑窍闭塞则神无所依,肢无所用,明确提出中风病的根本病因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确立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治疗大法,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此法主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以极泉﹑尺泽﹑委中疏通经络,强调针刺量化,具有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和组方操作要求,以其高效﹑简单﹑易行得到广大医学同仁的推崇,并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是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针灸疗法相结合用于临床疾病治疗的成功典范[2]。醒脑开窍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力恢复有即刻效应,使中枢突触联系增强或重建,建立新的突触链结和运动联系通路,实现神经系统重新组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持续刺激能维持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已激活的突触联系,延长肌力恢复的疗效,利于恢复正常肢体功能[5]。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还包括了第2 胸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含有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而阻滞支配头面﹑颈部﹑上肢及上胸部交感神经的方法。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促进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6],改善假性球麻痹的吞咽功能[7],可治疗中风后遗肩手综合症[8],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是此法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消除其功能亢进,调节高级自主神经中枢和内分泌中枢的功能,从而使神经功能和激素分泌的失衡得到纠正,并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强烈缩血管物质血浆内皮素的释放,增加舒血管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缓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解除血管痉挛,使中枢神经组织的血流增加,营养得到改善[9]。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自由基作用,可及时清除颅内组织的代谢产物,减少其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并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和正常功能[10]。

醒脑开窍针法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均有较好疗效,但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星状中风病醒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