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冠脉支架植入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而炎症反应不但贯穿于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进程,而且在支架植入后显著增强[1]。近年来,集束化护理因其针对性地将具有循证基础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相结合而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本研究观察了集束化护理对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8例,女28例,年龄39~79岁。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34±9.23)岁。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0.28±10.13)岁。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冠脉支架植入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①认知护理[2]:术前积极向患者介绍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强其对治疗方案的信任度。术后认真观察患者状态,及时向患者做出解释。②心理护理[3]:患者入院后即被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主动给予患者一对一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身心不适感。③术前护理[3]:根据患者术前健康状况进行准备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临床风险。④饮食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进食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物。⑤并发症护理:及时对患者换药、翻身、扣背以降低感染发生率。⑥康复护理[2]:根据患者运动所需MET数针对性拟定康复方案。⑦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天告知出院相关注意事项,出院7天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30天后通知复查并随访。
1.2.2观察指标 ①炎性因子测定:于护理干预前、术后24 h和术后30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ELISA法测血清TNF和IL-6;免疫透射比浊法测Hs-CRP。②观察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必要时以冠脉造影确认血管内再狭窄。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t检验法比较计量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检验法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TNF-a、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干预前后 组别 n 统计值 TNF-α(mg/mL) IL-6(pg/mL) Hs-CRP(mg/L)护理干预前 对照组 43 69.87±9.79 67.92±9.12 13.53±2.61实验组 43 70.11±10.02 68.23±10.04 13.31±2.79 t 0.112 0.15 0.378 P>0.05 >0.05 >0.05术后24h 对照组 43 86.33±10.61 83.98±11.13 17.81±2.86实验组 43 78.41±9.31 75.49±9.28 16.02±1.65 t 3.679 3.842 3.555 P<0.05 <0.05 <0.05术后30天 对照组 43 60.93±9.12 59.82±9.57 8.87±1.31实验组 43 50.87±8.53 48.56±9.33 6.37±1.11 t 5.283 5.525 5.344 P<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血管内再狭窄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例(%)
炎症反应被公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以IL-6、TNF-α、CRP为代表的炎性因子是术后损伤修复及血管内再狭窄发生发展进程的中心环节[4]。有学者指出,炎性细胞因子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远期疗效的临床指标[4~5]。
集束化护理已成为近年临床研究的新热点,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护理方案,每一环节都具有理论和实践基础,可操作性很强[2]。本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TNF-α、IL-6、Hs-CRP、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可通过降低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来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