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艳影
【摘要】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了。如果想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来讲应该结合学生个人发起站的需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而让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相应的效果,提高整个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得到自身的全方位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时代的需要
对于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前半部分,具有奠定基础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其发展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的群体,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但是这些要素也在不断考验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经过统计,青少年犯罪无论是在比重上还是数量上都在逐年上升,很多学生辍学很早,过早地步入社会,参与了一系列违法犯罪的行为,而在学生之间打架斗殴现象也层出不穷,所以这些问题已经集中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直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直接造成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在教学中主动承担心理教育的重任。
(二)素质教育的需求
对于心理教育工作来说,中小学阶段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做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半了。但是在旧有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都并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将课堂上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輸,所以这样看来,心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一项薄弱环节,即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并不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素质,当前正处于教育的改革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疏导工作
作为学生来讲,其不可能在整堂课中都保持同样的注意力和心理状态,都会经历从兴奋到平淡最终感到无聊的全过程,可以时候每一节课的后期,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感觉学习非常无趣,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的情况,如果任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削弱,就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况。教师应该注意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具体上可以从教材课本内直接寻找可以利用的素材,然后利用现有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纠正。举例来说,升入高年级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会不断加重,学生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自信心。在《一定要争气》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童第周作为榜样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他不甘落后、刻苦学习的可贵精神,来让中学生也可以奋发向上,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中传达的思想,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受益无穷的。
(二)重视教学设计
当前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并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是有很大不利的。如果抑制学生的好奇心理,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首先应该在教育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这样才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的气氛更为生动活跃。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改变,应该将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开动脑筋,让学生更多参与思考和时间。只有身份转变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状态最为饱满的时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合适的时候。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自信的意义,相信自己才能面对挑战、战胜挫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才能收获成果。每个学生都树立了信心、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就可以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三)教师课后评价,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评价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实施评价,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后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而且,为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教师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虽然可以不拘一格,但是评价的过程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语
结合上文所谈,在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心神更为健康,并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也能优化其人格。所以,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意课程设计,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王莉,闫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
[2]王彩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读与写,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