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裕 曾繁培
(1、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2、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联合用药方案为主,这主要是为了达到迅速杀灭结核杆菌,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降低耐药菌株产生的治疗目的。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这些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对肺结核患者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1]。但是临床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发现,以上这些药物的应用都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上的肝损伤,这不仅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持续性的损害。因此,在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需积极地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对于保护患者的肝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主要对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4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 33-60 岁,平均年龄(45.4±7.5)岁;病程 7个月-8年,平均病程(3.4±1.6)年;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5例、初中文化者20例、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23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6例。对照组患者中,44例男性,40例女性,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6.2±6.7)岁;病程 6个月-8年,平均病程(3.6±1.7)年;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6例、初中文化者18例、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2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8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两组患者均给予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异烟肼:异烟肼0.3g/次,每日1次,口服;②吡嗪酰胺:吡嗪酰胺片1.5g/次,每日1次,口服;③利福平:利福平注射液0.45g/次,每日1次,静脉滴注;④乙胺丁醇:乙胺丁醇片0.75g/次,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莫兰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保肝治疗,具体如下:①阿托莫兰:阿托莫兰注射液6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与观察组相同。
①两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效果,以中国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制定的治疗效果标准进行评价,包括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其肺部无活动性病灶;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肺部病灶吸收超过80%;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肺部病灶吸收30%-80%;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其肺部病灶吸收低于30%[2]。②两组患者的肝损害程度,以内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轻度损害:患者的ALT低于120U;中度损害:患者的ALT低于300U;重度损害:患者的ALT超过300U[3]。③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以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评价。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以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方式录入,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录入,行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6.43%(81/84)和 75.00%(63/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05%(16/84)和 41.67%(35/84),且观察组患者的肝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肝功能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在同一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0.24%(17/84)和21.43%(18/84),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4。
表1 两组患者之间的肺结核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之间的肝损害程度及肝损害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观察组例数(n)84对照组8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29.22±25.71 92.58±58.13 30.31±25.27 115.22±60.14 AST(U/L)26.53±22.52 79.25±45.53 26.07±21.78 99.03±56.71 TBIL(μmol/L)14.24±6.47 37.58±20.39 18.01±7.04 52.17±28.03
表4 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肺结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4]。目前临床上用于肺结核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抗结核作用,但同时会对患者的肝功能产生较大的损害,不利于患者预后的身体恢复。因此,在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意义重大[5]。
临床研究表明,在初治肺结核患者采取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增强免疫功能、具有保肝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一方面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肝损伤[6]。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给予了阿托莫兰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卡介茵多糖核酸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药性,可有效拮抗核细胞作用,然而其对患者肝功能保护力度尚不足[7]。阿托莫兰进入人体后可激活谷咣甘肽,助于胆酸代谢,从而降低肝损害的程度[8]。
从本次研究来看,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预防性保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损害程度和肝损害发生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肝脏功能,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不良反应。
[1] 何涛,汪峰,唐武.西部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410例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2016,9(1A):23-24.
[2] 艾迪·玉素甫,热西旦木·吾麦尔.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09-210.
[3] 陈品儒,谭守勇.不同种类保肝药物治疗对抗结核近期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01):138-139.
[4] 逯艳丽,刘佳,赵娜.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6(15):96.
[5] 苏琼,刘洪兰,徐雅莉.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01):66.
[6] 洪小玲,秦道新.合理化治疗护理方案对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8):1738-1740.
[7] 沈俭,顾鸿生,冯茜.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300例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06):343-346.
[8] 苏琼,刘洪兰,徐雅莉.预防性保肝治疗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0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