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将理性思维上升为感性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为此,文章结合湘教版高中数学教学实例,具体分析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16-02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思想,具体内涵是将抽象数学语言和形象直观几何图形结合在一起开展数学教学,目的是在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体现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排列组合等方面内容。为此,文章对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数列问题的解答需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各个数列公式,而且还需要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湘教版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这样一道数学题:“假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是Sn,其中a3=12,S12>0,S13<0,求S1—S12中的最大值,说明原因。”解答:根据题意了解到数列an是等差数列,假设Sn=An2+Bn(A、B分别是常数,其中A≠0,)解答得出Sn的图像是分布在二次函数y=Ax2+Bx上的图像,图像经过坐标原点,根据题目中给的条件S12>0,S13<0,由此能够得出y=Ax2+Bx图像上存在的两点,分别是(12,S12),(13,S13),它们的位置一般在x轴上上方和下方,同时能够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朝下,图像经过原点,具体图像如图1所示,假设函数图像和x轴的另外一个交点是(m,0),12 在学习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记住各个函数的公式,而且还需要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数学结合思想的应用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集合学习中的应用 集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数学结合思想在高中集合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对内外联系问题进行准确的表达,提升学生解答集合问题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数形结合思想集合问题的解答能够将数量关系以方程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之后通过解答方程来得到答案。在集合类型题中,对于一些解答比较复杂的题目可以采用抛物线的方式来解答。比如在湘教版高中数学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有两个集合分别是M={(x,y)x2+y2=1,x∈R,y∈R}求解集合M∩N中存在几个元素?对于这种集合类型题的解答一般会选择简单的数量关系,即通过将两个方程合并成方程组的形式进行解答,在解答之后得到x和y的数值。这种解题方式比较复杂。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能够将方程x2+y2=1比作一个圆,将方程x2-y=0表示成一个抛物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题目变成x2+y2=1代表的圆和x2-y=0代表的抛物线之间有几个交点的问题,借助图形转换方式能够得到正确答案,提升自己解答问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