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爽
[摘 要]“一带一路”是以经济贸易为主结合互联互通核心概念,意在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打造互信、融合、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责任。基于该理念,如何兼顾“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需求与个体发展规划,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和应用能力,进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是目前应用型高校的首要目标。通过引入社会创新资源,推动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等模式,创建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可以为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72-03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海陆融合的国家发展大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实现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向:经济贸易、人文交流、区域秩序,通过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奋斗目标。这其中包含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统筹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民族责任感。从目前的国情出发,想要达到这一奋斗目标,需社会各行业、各地区协同努力,制定长期而有效的发展战略。
如今随着思想观念、利益格局、行为方式日益多元化,高校成为知识精英的源泉和集合地。“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从自我发展协同群体发展,如何将理论概念应用到实践生活,如何将政策规则植入每个人的内心和血脉,实现经济、人文、区域秩序的协调发展,切实做到“五通”,是高等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重中之重。因此,以专业认证为方式,结合各地方院校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和操作能力,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成功突围的根本途径。
本文分别从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以及社会创新资源推动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发点是期望通过促进更多的国际产业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以沿线国家地区共同洽谈经济合作项目,协同建设基础设施平台,合理共享合作成果的方式,实现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文化、经济、政策交流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以共同面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所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
首先,多领域协同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协同发展的第一步是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必然要面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的争夺战。为了加强未来人才库储备,企业必须寻求与高校合作的机会,以赢得未来的毕业生资源。其中,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共商行业多样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对策。
其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同发展,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国际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共商发展必然带动众多的跨国、跨地域企业落地,这就急需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同时,各个高校应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推进文化产业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此外,为协调发展实现“五通”,需要专业基础深入化。区域性经贸往来和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过硬的外贸业务能力。随着我国外贸大国地位的逐步凸显,外贸企业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渗透海外市场,这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贸人才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年限基础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工作。因此,高校需与企业协调一致,调整人才培養方案,为企业输送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迅速而深刻地影响到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的重点,特别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特色制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其均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应用型本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基础技能、服务企业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艰巨性。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不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是今后人才培养要攻克的主要难关。
(一)改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高校师资力量相对单一。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大都是由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精英组成,他们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实战经验相对匮乏,还不能达到与行业企业最新应用技术完全接轨。另一方面是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除了保留传统高校教学外,还必须发散思维,注重新型应用型人才在企业实战中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实战创新意识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本科生创新创业等实战教育的重视,将实战教育做到掷地有声,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育重要性的理解。二是要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在本科应用型教育过程中培养本科生的专业和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一人一策,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增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影响
应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活动,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课程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实践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从而找到理论和实际互相融合的交叉点,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实践环节的影响,一是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实践,有效融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学校提供实践实习操作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就业可能面临的工作环境,深度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未来职业的发展有更长足的准备和打算。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其优势在于以企业需求为向导,结合企业发展状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最需要的人才资源,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平台以供学生日后发展。可见,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操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社会创新资源,推动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境外大量的项目与订单使企业实现了合作共赢,在走出去的同时又实现了国内资本、技术、标准的输出,并且使国内产业结构得到了转型升级,这些都为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应用技术类高校,更应该把握住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入社会创新资源,推动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进一步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跟上时代的进步。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培养出更多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长远发展观念的人才,为国家为企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资源。除了借助校内资源来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外,还应当借助社会力量,建立高效的与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机制。
(一) 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根据企业转型的需求,高校应与转型企业联合打造新的教学模式,为企业输送其迫切需求的人才类型。高校应 根据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企业诉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案,多方面加强改革与建设;引进行业和企业中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校内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等工作;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建设适应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课程群。合理科学地选择和设置课程开课顺序,更好地实现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在衔接关系,更系统地体现知识的递延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完整性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二)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培育专业特色
目前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传统专业的办学经验,保持学科的原有优势,紧密结合当下行业企业及其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形式,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的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法,努力培育和形成专业育人特色;要树立专业品牌意识,实施专业建设品牌战略,对基础条件较好且已经形成某些自身特点的专业,要发挥其优势,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整合校内外各类相关教育资源等,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提高同类专业的知名度和企业认可度。
(三)重视思想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现状,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培养方式,因人而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学生除了要应对来各方面的生活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各种不同的诱惑,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有坚定的毅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不断突破。
(四)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实行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国家根据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获得更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和学习。这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理论课与实际应用衔接的空白,提升办学特色。
四、结语
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我们必须站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全面审视和提升目前应用型本科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和应用能力。通过引入社会创新资源,推動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等模式,共同推动新型教学的发展,能为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11).
[2] 杨恕.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交流合作的战略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 2015(6):5-6.
[3] 张学洪, 王文, 徐建平.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3):53-56.
[4] 刘国斌, 杨富田.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7):3-6.
[5] 鲍文博,陆海燕,黄志强.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4):5-9.
[6] 李会鹏,马骏,王海彦. 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6(6):90-91.
[7]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14 (17):7-10.
[8] 宁滨.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1):6-10.
[9] 邓春, 张先琪, 李灿. “一带一路”战略下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4):107-111.
[10] 胡坤,付倩.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6):45+123.
[11] 阮芳芳.绿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观察, 2017(2):58-60.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