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雅慧 李卓群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认知、体验与行为的整合统一,难以满足“通过体验转换而创造知识”的价值与能力要求,难以适应极速变革的全媒体时代的现实困境,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提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服务学习”教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角色主体性、服务项目选择现实性、组织方式协作性、学习评价系统性,以“督导教学”与“增能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项目论证、项目实施与项目评估”为主要教学阶段,有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立地位,深化学生的“政策观”与“形势观”,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实现知识构建与理念内化的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项目导向;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07-03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与主要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1]。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影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运用普遍,这种模式弱化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关联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性,难以实现认知、体验与行为整合统一,难以满足 “通过体验转换而创造知识” 的现代教育的价值与能力要求,难以适应极速变革的全媒体时代。针对此现状,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参与式观察、社会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将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提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照、检验、修正、内化、升华自身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培养探索钻研精神,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一、理解“服务学习”教育模式
“服务学习”是美国高校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由教育学家罗伯特·西蒙与威廉·拉姆齐于1967年提出,“服务学习”注重学习、服务与反思,将学术课程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2]。
(一)“服務学习”教育模式的内涵
虽然学者对于“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诠释各有不同,但其共性在于:1.项目的提出必须建立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以真实情景或拟真实情景为背景;2.项目的开展必须借助本学科的理论、方法、技能等;3.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4.项目推进的过程即为学生学习、掌握、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因此,可将“服务学习”理解为以服务为载体,以社区为平台,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导或者参与某一具体服务项目,在情景体验、理解内化、探索创新中,充分选择、整合、利用最优化学习资源,理解理论,内化理念,掌握方法,促发学生内在潜力新型的教育模式【3】。
(二)“服务学习”教育模式的特点
1.知识诠释的整合性
传统教学模式遵从线性逻辑,强调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则推崇网状规律,强调围绕社会实际问题,分类整合诠释解释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4】(如图1)。
2.学生角色的主体性
“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强调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项目选择、开展的主体,是资源的积极争取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承受者、被灌输对象,教师则主要扮演引领者、组织者、使能者的角色。
3.项目选择的现实性
与其他课程开展的“服务学习”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的“服务学习”教育模式更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因此项目的选择客观上更偏重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服务项目的策划、实施、评估,在社会政策的服务人群中,体会社会形势的变迁、社会政策的效益与缺陷。
4.组织方式的协作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建立项目团队,团队内部自行决定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策划,实施项目活动,开展项目自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
5.学习评价的系统性
学习评价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时间的延续性与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延续于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在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等方法,使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停留于项目成果,而是更关注其实施过程。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服务学习”教育模式的价值
“服务学习”教育模式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项目背景中产生学习动机,并通过参与式教学、嵌入式教学以及项目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主动学习,生成学习,合作学习,亲身体验从问题识别到项目提出、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的全过程【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整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中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或解决,从而提高教育成效,切实引导大学生客观全面的理解形势与政策,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
(一)有助于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立地位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功效在于从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进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以实践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在服务项目的设计、落实与评估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理论营养,使形势与政策课程逐步建立良性的循环发展系统,进一步提升其独立的课程地位。
(二)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政策观”与“形势观”
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头脑中初步了解了有关形势、政策方面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然而,对形势的判断是否准确、对政策的理解是否深刻还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6】,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教育,正确的“政策观”与“形势观”才能在学生心中实现内化。“服务学习”教育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事件或社会情景,有效整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主体与客体、物质和精神的协调一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社会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支撑与群体影响,使知识构建与理念内化得以融合。
(三)有助于营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通过师生间共同合作寻求、设计、实施教学项目,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教与学融为一体的互动模式,从根本上化解教师自己在课堂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从而真正实现从“坐而论道”到“行而知学”的改变。
(四)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小组内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与修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发问题的处理、困难情境的应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服务学习”教育模式的实践路径
“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以具备目的性、价值性与可行性的服务项目为基础,这些项目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深入社区、机构,可以由教师设计组织,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策划。
(一)教育方法——督导教育与增能教育
1.督导教育
督导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熟悉社会政策领域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服务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专业要求、督导意见和引导性建议。例如,针对目前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政治,不关心政治,不了解政治,对形势与政策表现出少有的冷漠现象,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常识掌握情况”进行项目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对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机构性质、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对政体、国体等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以普及大学生政治常识。针对学生提出的初步设想,督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关键性概念,对服务对象、目标、流程、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反复确认,以协助学生形成具备逻辑一致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计划。
2.增能教育
“增能”即要挖掘并激发人的潜能,通过正面经验感受并肯定自身力量。教师秉持优势视角的理念,通过运用自我暗示、优势导向、柔性面质、模仿带领等方法,协助学生探索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明确自身的价值意义与角色定位,在团体动力中增强自我效能感,构建“学习共同体”。增能教育的关键在于进行合适的能力分解與任务分配。例如,10名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策划深入西安所有下岗工人集聚社区开展政策调研,就研究对象规模而言,项目成员明显不足,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剖析团队成员的学科、能力、地域结构等,确定适当的研究样本,并针对团队成员能力结构合理分工,充分整合团队资源,将学生自身潜藏的能力与品质在真实的服务情境中得以彰显。
(二)教育阶段——论证、实施与评估
1.论证阶段
教学安排的整体构想是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状况等实际状况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处理好理论方法讲解与项目实践两者的关系。以团队化的方式形成项目小组,设计具有适切性的项目计划书,确定项目主题,细化服务对象,明确服务目标,完善服务计划,优化服务方法,落实评估跟踪等。其中,项目主题的选择应切合社会现实情况,满足课程知识构建的需要,平衡实践难度、知识容量、课程关联程度等方面。应特别关注“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因为以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可以有效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空间与功能。
2.实施阶段
学生将根据项目计划书进行实践操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活动计划,充实理论基础,学习正确方法,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协助学生处理好“复杂现实”与“抽象知识”、“主体目标”与“附加收获”、“无限世界”与“有限资源”、“基本规律”与“个体体验”等若干关系。
3.评估阶段
“服务学习”评估设计重过程、重体验、重反思、重创新。评估形式包括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估指标与指标权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估量表(如表2)。评估指标应客观而全面,如服务主题的学习价值与现实价值、团队成员的参与性与创新性、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与改变程度、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与适切性等[7]。
四、启示与反思
(一)充分利用网络全媒体资源,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形势与政策具有强烈的动态性,这使其与媒介传播形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图像、视频为基本表意系统,以计算机、手机为主要传播介质的视觉文化大行其道,深刻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诉求、情感表达、认知系统,也不断扰动着社会舆情的发展态势[8]。浅显易懂、形象生动、视觉冲击力强的表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服务学习”教育模式要关注网络舆情,正视社会现实问题,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预见性,以及时而准确的信息、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二)深入引导学生系统性反思,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性
系统性反思是整合课程知识学习与服务项目的关键,也是“服务学习”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丰富翔实的现实场域中反思服务开展的伦理困境与现实困难,将系统性反思贯穿于服务始终,并落实为日志、随笔、论文、报告等形式。同时,为激发学生的深入反思,教师可设计结构性问题加以引导,如:参与服务项目如何加深了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如何利用团队解决服务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服务的开展如何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这些问题建立了系统性反思的基本框架,避免了学生的随意遐想,奠定了系统性反思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服务学习”教育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 参 考 文 献 ]
[1] 易忠.浅谈演讲式与评点式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74-76.
[2] 陈启光.论区域教育政策[J].教育决策与管理,2003(3):5-8.
[3] 常雅慧.服务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103-105.
[4] 关尔佳,熊紫珺.论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11(8):100-103.
[5] 费英秋.形势与政策课客体接受与需求状况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为例 [J].中国电力教育,2011(5):63-64.
[6] 苑方江,苑爽.实践教学是解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矛盾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58-160.
[7] 彭华民.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第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8] 张松德. 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186-18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