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摘要】本文从情境导入,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及课堂小结四个环节展开论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098-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的益智功能。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在课堂中完成。因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焕发生机和活力,值得每名教师深入思考。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四环节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构建高效课堂
当前,情境导入、情境创设被广泛运用于数学教学。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各种示范课、公开课,情境导入、情境创设都成为一大亮点。其实,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紧扣教学目标,依托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营造切合教学实际的情境,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体会生活化数学的应用价值。
《最小公倍数》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本节知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学生也不太容易掌握和理解,但这一知识在生活中却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索新知的课堂学习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游玩吗?
生:喜欢!
师:王叔叔和陈叔叔也喜欢出去玩,他们准备在12月份一起出门游玩一天,可是他们的休息时间不一样。(课件出示:王叔叔工作1天休息1天,陈叔叔工作2天休息1天。接着出示12月分的日历表)
师:如果王叔叔和陈叔叔在12月1日这天都上班,结合12月份的日历表,你能找出他们可以同时在哪一天出去游玩吗?请你分别表示出王叔叔和陈叔叔的休息日。
(學生动手标注,师巡视。完成后,生汇报)
生1:王叔叔休息的日期是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
生2:陈叔叔休息的日期是3日、6日、9日、12日、15日、18日……
师:分析王叔叔和陈叔叔休息的日期,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王叔叔休息的日期都是2的倍数,而陈叔叔休息的日期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他俩共同休息的日期有哪些呢?
生:有6日、12日、18日、24日和30日。
师:同学们观察真认真,你觉得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生:王叔叔和陈叔叔共同休息的日期都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师:(板书“公倍数”)请同学们思考,2和3的公倍数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或作用呢?
生:我觉得在2和3的公倍数的那一天,王叔叔和陈叔叔可以一起结伴游玩1天。
学生都喜欢出去游玩,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王叔叔和陈叔叔能够共同出去游玩的日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高效课堂就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中形成了。
二、“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合作互助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教学为例,教材内容涉及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的规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其实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规律”。教师先给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发一张白纸,要求各小组成员设计自己的填涂方案,然后小组成员再商量确定一个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填涂方案,最后推荐一名小组成员上讲台进行演示,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教学,突出了合作学习的本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讨论,提炼出最好的填涂方案,不但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还在合作学习中快速实现学习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和优化。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能够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应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流程和步骤,尤其是突出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迈向高效。
三、“交流展示”构建高效课堂
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中,展示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展示交流是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学习成果,锻炼勇气,以达到培养能力和活跃思维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展示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小组内展示交流,二是全班展示交流。小组内展示交流由小组长带领,组织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讨论,一般采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或肢体语言表达等方式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一般是由各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交流。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教师都要保证学习目标的落实、知识的达成和学生的参与度,并且还要在学生展示交流时注意收集各种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片段为例具体说明:
师: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积极性都很高,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代表):我来说吧!我们小组发现,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几,积也是乘几。例如,4×3=12,4×30=120,4×300=1200。
师:这个小组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很好!不过我们需要验证一下。(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板书、验证)还有哪个小组要展示汇报的吗?
生(代表):我们小组发现在第二题中,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例如,30×6=180,10×6=60。
师:可以除以0这个数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0作为除数没有意义。
师:没错,0不能作为除数。有哪个小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吗?
生(代表):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师:很好!这个小组归纳总结得很到位,现在请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规律。
展示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交流环节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交流,捕捉学生在表述中出现的问题或遗漏点,适时提醒学生补充完整。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地进行调控和引导,对学生说得不准确的地方,要反复强调,从而提高展示交流的實效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
四、“课堂小结”构建高效课堂
回顾教学过程并进行课堂小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十分重要。课堂小结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知识架构,提炼数学方法。而有针对性的、巧妙的课堂小结,还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的整除》一课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动动脑筋就能离开教室”的游戏,具体是这样的:两人一组,动脑思考,用数的整除中的相关知识,介绍俩人的学号关系,说对了就能一起离开教室,说不对就要另想办法。为了能够尽快离开教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很快,一对学生就来到老师面前说:“我的学号是20,他的学号是4,我的学号是他的学号的倍数,他的学号是我的学号的约数。”另一对学生也上来了,说:“我的学号是30,她的学号是9,我俩的学号是互质数。”很快,学生都能够总结出自己与他人学号的关系,走出了教室。
教师没有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小结,而是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并学以致用。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深化了学生对“数的整除”相关知识的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许这样的教学探索和教学尝试还比较稚嫩,但笔者希望通过这样一层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摸索,能够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