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少英
【摘要】本文分析粤北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遇到的困境,提出破解路径: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方面着手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家校合作和改进教学内容两方面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教育 山区小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015-02
一、问题提出
2016年9月国家已完成了“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工作,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为基础教育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然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笔者曾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中心小学支教一年,对此深有体会,现以该县为例,就山区小学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所遇到的困難与解决对策展开探讨,尝试破解山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困境这一难题。
二、改革困境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帮扶工作中确定为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
有研究指出,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城乡差异较大,与城区相比,乡村教师MPCK发展较薄弱,而广东省学生的数学成绩中城市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差100分左右(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的“数学量尺”分数的平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2]。可见,从师资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笔者支教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该地区的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正是由于师资水平所限,在2001年启动的全面课改中山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推广与实施已严重滞后于珠三角地区,而接踵而来的2011年新一轮课改以及最近掀起的基于“核心素养”(或称“核心技能”)的培养的教育改革更令山区中小学教师无所适从。
对于各式各样的教育改革而言,其最终着力点仍然会落在课程之中。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操作课程、经验课程等五个层次[3],根据这一理论,当专家学者们研究制定的理想课程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成为正式课程之后,到准确无误地得到贯彻并让学生得以体验,必须经过任课教师的领悟与运作。由此可以初步做出推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负责课程教学的教师。因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落实关键在于教师。
而培养“核心素养”的另一关键要素则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从学业水平测试及其他方面来看,山区学生在学业成就、学习习惯、学习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均较省内其他地区稍差,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成长环境不利、家庭条件较差、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而学生这一关键要素的改善将是山区小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破解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要培养山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紧紧抓住教师、学生这两个关键要素,认真分析可能的改善路径,稳妥推进课程改革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
山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着手。
1.职前培养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已由师范教育模式向教师教育模式转变,同时也由中专、大专、本科三级师范培养机制过渡至本专科二级培养机制并进一步转向全本科层次师资培养机制。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无论就读专业是师范类专业抑或是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均可以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方式取得教师资格证,如此改革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但也容易忽略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进而对提高教师整体素养非常不利。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将更加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条件而引发人才流失。笔者认为,改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为培养素质高、留得住的山区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山区小学教学实际并依托教育部推行的专业认证制度适当增加定向培养招生指标,解除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后顾之忧,优化小学教师的培养方案;二是小学教师的全科化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学识,而作为学习与探索学科入门知识的小学阶段更需要知识面宽广而丰富的教师,更利于跨学科学习的组织与开展,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推行小学教师的全科化培养势在必行。
2.职后培训
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着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校内外交流学习。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家、省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学习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其次,积极组织省内外不同区域相似或相同层次学校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学习同类型学校实践新理念、新观点的具体做法,促进自身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推进;再次,县域内同类学校的学习交流活动应制度化和常态化;最后,校内各年级各学科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应定期举办,通过相互学习与实践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2)注重专家的引领作用。专家的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山区教师的职后培训要紧紧依托省级以上的专家团队、地方性高校专家团队,尤其是韶关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区域性研究机构,构建教师职后培训专家资源库、山区教学资源库,并以此为依托支持山区中小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基础教育质量[4]。由此可见,加强与高校专家团队的互惠合作,将是山区学校和高校学科专家的双赢选择。(2)强调教师团队互助建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学校本校在编教师、临聘教师、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和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9.82%、11.42%、5.50%、1.71%和1.31%。其中,特岗教师、支教教师、轮岗教师的比例合计占8.52%,这一部分教师相比较而言更容易接受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并更有可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一些操作性强的推进计划,以在校在编的骨干教师以及特岗、支教、轮岗教师为核心组建大小不一的教师教学圈,通过“传、帮、带、扶”等团队互助方式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渐次推广,并落实到各学科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及教学环境
在山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要体现在学习主体——学生身上,而改革的路径则可以从家校合作和教学内容改进两方面入手。
1.家校合作
山区孩子的学习与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与监管上。山区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祖辈能在学业上给予的帮助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改善他们的课外学习的支持力度呢?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移动扫盲项目实践结果表明,在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联接的巴基斯坦农村中,教师通过移动电话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当前,我国山区的通信条件远比联合国扫盲项目实践地区优越得多,我们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
2.教学改进
要提高山区小学数学教学效益并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并选择适宜的数学学习案例是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所接受的生活体验更为单一与狭窄,因此,教师应选择学生常常体验的、更为熟悉的生活例子改造成学习案例,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要破解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落实难的困境,必须紧紧抓住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关键环节,提升并强化地方高校学科专家的引领作用、改善山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环境。我们相信,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其广大教师、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
[2]鲍银霞.小学数学教师MPCK的调查与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6)
[3]陈丽华.“教师即课程”何以成为可能——以数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9)
[4]廖益,黄德群,赵三银等.地方本科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基础教育的路径与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7(8)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