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Q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09 05:58姜仁贵吴文平余梁蜀朱记伟程圣东
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姜仁贵 吴文平 余梁蜀 朱记伟 程圣东

[ 摘 要 ]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提出基于“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应用到专业教学大纲编制与教学过程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奠定基础。以西部某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基于KAQ模式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等,从多个角度与层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撑,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评估;KAQ

[ 中图分类号 ] G64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18)03-0021-05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扩增,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瓶颈。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近两年来更是持续超过700万。招生规模剧增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毕业生就业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5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6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需要实施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毕业生就业[ 1 ]。2016年6月2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 2 ],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专业评估认证中,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资料、调研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综合分析发现,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供需不对称,还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某个环节与就业脱节?知识够不够?能力行不行?素质好不好?都值得深入研究。统计资料表明,自教育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以来,大多数理工院校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然而,不同院校在专业侧重点与人才培养方面差异较大,集中反映在学制和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专业方向等方面。总体上,工程管理专业设置较早的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善,专业方向范围较广,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业相对较好[ 1,3,4 ]。

结合国外工程管理专业成熟经验[ 4 ],本文将“知识( knowledge )—能力( ability )—素质( quality )”的KAQ模式引入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KAQ模式编制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全面提升毕业生质量和就业能力。通过西部某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证研究,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按KAQ模式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并进行实例应用。以此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可为同类院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KAQ模式

1.1 KAQ模式内涵

“知识—能力—素质”(KAQ)人才培养模式最早由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于1995年底探索实施,是一种强调从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5 ]。KAQ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已经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中得到应用[ 6 ]。

KAQ模式中的K即知识(knowledge),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知识,前者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交叉知识等,后者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实习教学等。A是能力(ability),指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去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Q即素质(quality),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科学思考以及专业认知等内在品质。

1.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KAQ模式

将KAQ模式应用到西部某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结合该专业发展历程和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按照KAQ模式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理清毕业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和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首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校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礎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思想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KAQ模式提出毕业生5年左右需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专业人才培养KAQ模式。遵循KAQ模式,使本专业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基于KAQ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包括三级嵌套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3个,分别为知识结构K,能力结构A和素质结构Q;二级指标10个,其中,知识结构K包括人文社科知识K1、自然科学知识K2、工具性知识K3、专业性知识K4和相关领域知识K5,能力结构A包括基础能力A1和专业能力A2,素质结构Q包括人文素质Q1、科学素质Q2和专业素质Q3;三级指标共32个。下面以知识结构K中的专业知识K4为例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 一级指标为K,即知识结构要求。

2) 二级指标为K4专业性知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

3) 三级指标包括5个:(1)K4-1:掌握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学、工程施工技术等工程技术知识;(2)K4-2: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工程建设监理等管理学知识;(3)K4-3:掌握工程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知识;(4)K4-4:掌握经济法、合同管理与建设法规等法学知识;(5)K4-5: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

2 实例应用

结合KAQ模式对学生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专业制定了教学计划和选课指导分册,明确地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基于KAQ的毕业要求,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编制教学大纲。下面以工程管理专业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应用,遵循KAQ模式制定該课程教学大纲,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撑。

2.1 课程基本信息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工程管理专业1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分2.5个,总学时为40个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2个、上机学时8个,考虑到该课程需要计算机和管理学方面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将其安排在第7个学期,先修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C语言)和管理学等,开课单位为工程管理系,目前主要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模型、系统结构与数据库的设计,了解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开发步骤和方式、开发方法,重点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规划、分析、设计与实施、运行与维护,培养学生具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2 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 教学目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讲授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等基本知识的课程。通过对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的讲授,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奠定基础,通过对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开发流程的讲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实践创新设计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并能发现、分析并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专业能力。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了解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开发步骤、方式和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概念模型、逻辑结构和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的理论与方法;(3)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4)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并开发一个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2) 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根据KAQ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需要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KAQ三级指标进行对应,且要求对应到第三级指标,根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与KAQ对应关系,见表1。

2.3 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 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课堂教学和上机教学两部分:(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数据库基础(数据模型、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运行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分析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讲授数据库设计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使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上机教学:通过上机环节,以个人或者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并开发一个具有查询、统计和展示等模块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规划、架构分析,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分析和设计,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开发系统输入、输出界面和菜单,对系统进行运行调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和与他人沟通等能力,通过上机的全过程训练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2) 具体教学内容与KAQ对应关系。根据上述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结构关系图,对教学内容按照学时进行模块细分,对应图2,将本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包括: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基础、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分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和系统开发实践,每个模块在编制时包括:该模块具体教学内容、该模块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下面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模块为例进行阐述。(1)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性质及学习方法,主要阐述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系统概述,为本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具体要求如下:了解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开发步骤和方式、开发方法;回顾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软件基础两门先修课程。(2)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知识点的讲授和学习,可支撑“毕业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中的“工具性知识指标点K3-2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工程管理相关软件在项目组织、管理、策划等方面的应用技术”,也可支撑“毕业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中的“专业知识指标点K4-6掌握工程建设信息系统管理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3)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完成上课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思考题;课外学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新兴信息技术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等相关理论和技术。

2.4 課程考核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上机成绩和期终考试3个环节成绩综合评定产生。各评价环节所占比例及对教学目标的支撑如表2所示。其中,期终考试采取开卷形式,内容涉及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

通过平时作业、随堂测验与期终考试等对学生专业核心知识、复杂系统方案分析设计能力、科学思维方式与方法等进行考核,通过上机实践对学生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案设计、实践动手、书面表达、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进行考核,即对毕业要求K3-2、K4-6、A1-4、A2-2、Q2-2的相关指标点的达成度进行评估。

2.5 教学效果评价

从近3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反馈意见分析可以看出:基于KAQ模式的教学大纲能够较好地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稳步提升卷面成绩,尤其是综合应用题,完成情况逐年改善。通过与学生交谈可以看出,本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较高,对任课教师网上评教多年平均分超过94分,教学相长,达成教学目标。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表明:学生就业后计算机基础普遍较为扎实,得到就业单位认可,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在工程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大背景下,通过扎实专业知识(K),培养综合能力(A),提高综合素质(Q)的KAQ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工程管理专业于2016年8月向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提交了专业评估申请,在2017年5月评估小组入校考查期间,反馈意见表明专业定位明确、办学基础扎实、特色明显。随堂听课、学生或毕业生座谈会以及毕业生情况反馈结果,充分肯定了专业探索构建的KAQ人才培养模式,并经专业评估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投票表决顺利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

3 结束语

1) 针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基于KAQ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到教学大纲制定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遵循KAQ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撑。

2) 由于篇幅的限制,在实例应用中,重点介绍基于KAQ模式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对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进程以及大纲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其余课程未在文中赘述。

3) 教学效果评价显示,基于KAQ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普适性,KAQ模式对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量化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姜仁贵, 闫建文, 吴文平, 等. 基于可雇佣性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J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 16):153-155.

[ 2 ] 王孙禺, 雷环.《华盛顿协议》影响下的各国高等工程教育[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7):61-63.

[ 3 ] Gemunden H G, Huemann M, Martinsuo M, et al. Project management: a social innovation that is changing our world of thinking and acting[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3, 31( 6):791-793.

[ 4 ] Buganza T, Kalchschmidt M, Bartezzaghi E, et al.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 major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al program: the PMP case in Finmeccanica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3, 31( 2): 285-298.

[ 5 ] 潘云鹤. KAQ 模式与研究生教育[ J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 2): 5-7.

[ 6 ] 张秉福.近年来国内大学素质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研究述评[ J ]. 江苏高教, 2004( 2): 96-100.

Research on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based on KAQ

Jiang Ren-gui, Wu Wen-ping, Yu Liang-shu, Zhu Ji-wei, Cheng Sheng-dong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 of university and major development.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have increased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graduates become serious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of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 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which has attached widely atten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KAQ). The KAQ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outline and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employ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of the graduates, which lay a foundation for major evaluation and certification. Taking an univers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for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targe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assessment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KAQ mode, which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ultiple layers. Under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national “double first-rate” strategy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KAQ)

猜你喜欢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浅议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