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龙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厦门361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性血流中断,并发生局部性心肌缺血等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持续性胸骨疼痛等[1]。而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挽救其心肌细胞。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需及时给予相应急救护理,抢救关键在于保护梗死心肌,给予再灌注治疗,及时疏通梗死血管,并预防再梗死和并发症,进而提升疾病救治成功率[2]。近年来,我院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效果突出。因此,本研究分两组讨论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讨论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 35-67岁,平均为(52.4±4.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25min-105min,平均为(81.5±10.3)min,梗死位置:下壁9例,11例广泛前壁,5例前间壁,心功能分级:7例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文化程度:9例高中或以下,14例大专或本科,12例本科或以上;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5-68岁,平均为(52.6±4.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25min-104min,平均为(81.6±10.2)min,梗死位置:下壁 8 例,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7例;心功能分析:8例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文化程度:8例高中或以下,15例大专或本科,12例本科或以上。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患者均满足WHO组织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判定标准,均接受心肌酶、心电图、冠状动脉等检查而得到确诊。并排除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者、精神和智力障碍者。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急诊流程护理干预,接听到急诊电话后出诊,达到救治现场按照医嘱实施心电监护、查心电图、吸氧,护送到医院急诊科,挂号缴费,并联系相应科室做好术前准备。
1.2.2 研究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1)优化院前急救:①按照患者症状和病史,用呼救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相应救治,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保持冷静,环境安静,协助患者平卧休息,禁止剧烈性运动。②告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若出现胸痛,则给予消心痛、硝酸甘油,舌下含服。③有条件状况下给予吸氧;④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及时给予心电图检查和吸氧,以及止痛剂,建立并开通静脉通路。观察其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ST-T段变化,测量患者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体征,并安慰、鼓励患者,稳定其情绪。⑤并做好转运准备,急性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转运时需做向患者和其家属做好解释,让其明确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知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提升患者配合度,并签字确认。转运过程中需持续做好心电监护,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开通绿色通道,与导管室、化验室、急诊室联系,并告知做好术前准备,把握患者救治最佳时机。
(2)首诊负责接诊:接诊急诊患者时,采用首诊负责制度,10min内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置,并给予吸氧等处理,开通静脉通道,抽取静脉血液完善检查。给予床旁心电图监测。询问患者病史,为避免遗漏,给予系统性护理,按照安置、吸氧、静脉、标本、心电、病史的流程给予护理。护士需在2min内给予吸氧和病情评估,4min内完成标本采集和开通静脉通路,0.5h内追踪标本检验结果等[3-5]。
(3)急诊交接: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需及时给予治疗。护士需按照患者状况通知医务室,如需接受急诊PCI术者,及时通知相应医护人员,且确保短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文件签字和谈话等,并填写交接单。并向患者解释相应内容,以免患者因无知而产生恐惧。交接时,需注重细节方面,确保其绝对卧床,持续给予心电监护,注意保暖等。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溶栓时间(入院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开始溶栓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接听电话至实施干预时间)、出诊到达时间、死亡状况,并比较。
研究所得计量、计数资料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死亡率8%低于对照组20%,且P<0.05。详见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n(%)]
研究组住院时回见、溶栓时间、第一救治时间、出诊达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下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各阶段时间(±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各阶段时间(±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2525住院时间(d)16.5±10.222.3±12.51.79750.0785溶栓时间(m i n)44.5±3.546.9±3.62.38990.0208第一救治时间(m i n)11.1±5.214.9±5.12.60860.0121出诊到达时间(m i n)26.8±8.436.1±8.53.89110.0003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供血异常或堵塞,进而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心肌梗死[6-7]。大约有2/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都有典型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8]。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速度和病情发展均较快,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则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救治成功的关键,以往所采用的常规性急救护理流程未进行优化,患者入院后,办理入院手续等缓解会耽误抢救时间,且各科室配合不及时,手术室分配和转出科室不够合理。所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相当重要[9]。
本研究中纳入50例患者分2组讨论,从患者抢救时间、死亡率等指标上均证实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势性和可应用性,且P<0.05。笔者认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将各环节和步骤合理联系起来,让急诊过程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不仅可提升疾病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还可提升护士专业技能和护理技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10]。急诊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前通过接听电话指导其服用相应药物,并给予相应处理,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进而改善心肌循环,勿随机移动患者,进而降低二次伤害[11]。接车途中需评估患者病情,为医院急诊救治做好准备,各科室互相配合,提升抢救成功率,建立开通绿色通道,以便把握救治最佳时间。
患者病情程度对急救是否成功有决定性作用,以及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和得当,缓解其症状,对梗死范围控制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接听到电话后,用电话给予院前指导,安慰患者和其家属情绪,以免进一步扩大病情,此也为急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表现之一。
杨华等学者[12]在研究中纳入44例患者分2组讨论,从患者住院时间、急救时间、急诊时间等方面均证实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可应用性,且P<0.05。本研究与之相比,其结果相符。综上,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护理效果突出,患者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各医院持续推广和应用。
[1]吴鸿.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182-183.
[2]李淑玲.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2589-2590.
[3]邵爱红.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59-260.
[4]王丽云.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213-215.
[5]张义花,陈锦秀,沈冬冬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13):68-69.
[6]朱月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594-3595.
[7]黄丽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3):256-257.
[8]王湘,王玉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观察[J].医药前沿,2016,6(28):237-238.
[9]李颖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1):98-99.
[10]刘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6):217-218.
[11]杨纹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55-256.
[12]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