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7-08 09:01骆秉全于振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北京市竞赛

庞 博,骆秉全,于振峰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次会议提出,校园足球的改革发展要摆在教育改革发展和足球改革发展“两个全局”的基础性工程上应有的位置,以校园足球为路径,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项目,促进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以足球为依托,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足球运动中渗透出更为综合的体育教学因素,包括运动技能、运动认知、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1]。校园足球工作引领着北京市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加快构建和完善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是深化教体融合和足球改革、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探路工程[2]。

北京市自2015年以来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深化教体融合,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市校园足球专家、学者和中小学足球教师进行访谈,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对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进行研究,以竞赛体系构建为抓手,探索构建校园足球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竞赛注册、足球场地共享、课余训练、特色学校与青训机构融合发展8个方面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助推北京市校园足球整体工作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可供借鉴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相关学术论文共86篇,以及查阅自2015年以来教育部、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校足办)、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校足办)下发的相关通知文件共计35份。

1.2.2 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相关高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足球领域的专家、学者17人,市区两级教育委员会体美科的校园足球工作负责人17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30人,针对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情况进行访谈,了解当前竞赛体系的现状。

1.2.3 实地调研法2018年10 -11月,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组建的校园足球特色校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北京市下设16区的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并对各调研小组实地调研统计的264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竞赛活动现状进行了认真梳理,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2 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2.1 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情况

2.1.1 政策环境为发展提供了依据研究梳理了国家关于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见表1)。

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校园足球的推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依托于国家的校园足球发展政策,2016年9月9日,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这份文件成为北京市校园足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全市校园足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关于竞赛体系发展的内容详实具体,使得落实及评估有据可依。

2.1.2 组织机构逐渐完善为发展提供了保障2014年,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校园足球试点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纷纷成立以主管教育的区长任组长的工作组,各区教育委员会也设立了专门的校园足球工作办公室;特色学校层面有校长以及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校园足球的落实和推进工作。

表1 国家发展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文件

2015年9月11日,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这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以来,成立的首个省级校园足球协会,也是北京市健全校园足球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其职责主要是整合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形成互补,从而促进北京市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园足球的开展,营建校园足球发展的生态环境,北京市整合了优质的社会资源(图1)。这些机构从舆论上,为校园足球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技术层面上,为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资源。

图1 北京市校园足球发展的社会资源

2.1.3 核心资源体系的构建为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2.1.3.1 竞赛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可以看出,通过近4年的努力,北京市校园足球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按照参赛目的、经费来源和参赛范围来看,北京市已经形成以校内竞赛(班级赛)、校际四级联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选拔性竞赛(学区赛事、区组队赛事、冬夏令营、满天星训练营)为核心的3大类赛事,以及由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支持的重参与、普及型赛事(国安“小比赛”项目、校园足球公开赛)、面向国内外学校及青训俱乐部共同开放的交流提高型赛事(百队杯、国际邀请赛)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图2)。

图2 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2.1.3.2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师资队伍是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截止2017年底,北京市共有专兼职足球教师1 795人,其中男性1 334人、女性461人,持有D级以上教练员证书的教师有296人。2015年以来,北京市累计派出体育教师和校长参加全国校足办和市级校园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达3 500人次,并选派51名优秀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参加教育部校园足球境外培训项目,赴英国、法国等足球发达国家开展为期3个月的足球专项培训。

2.1.3.3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数不断扩大 校园足球特色校的发展是支撑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18年10月,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校中,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为254所,区域分布见图3;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为50所。此外,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创建了5个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区、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实验区、2个“满天星”训练营,竞赛体系发展的核心资源得到充分保障。

图3 北京市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区域分布

2.1.3.4 场地资源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足球场地资源仍是当前制约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北京市足球场地面积为1 102 100,足球场地数量为817块,11人制足球标准场地165块,场地数量的不足制约了竞赛活动的开展。《北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北京市即将改造和新建校园足球场地不少于960块,其中维修改造不少于850块,新建不少于100块。201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北京市校园足球人造草坪场地建设与养护指南(试行)》,拟投入至少1亿元高标准改造78块中小学校园足球场。

2.2 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存在的问题

2.2.1 校园足球竞赛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访谈和调研发现,北京市各区在校园足球工作重视程度、场地、师资、学生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区域差距存在且较为明显[3]。近3年来,北京市尽管已经在加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但如何实现各区校园足球均衡发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2.2.2 对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认识不足社会、学校和家庭仍以文化课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踢足球会影响学业成绩,或在参加足球竞赛活动对抗过程易受伤;担心输球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尊重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破除一些思想上、观念上的误区。尽管北京市自2015年起就开始着力深耕校园足球文化土壤,除了能够参加竞赛活动的场上队员之外,还鼓励全班学生联动说足球、画足球、跳足球,并开展口号、徽标、歌曲的文化征集活动,以此逐渐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但是文化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今后也还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多方配合并不懈努力

2.2.3 校园足球竞赛工作制度设计针对性不强限于人力、财力等资源配置和传统观念与思维定势等的影响,与校园足球竞赛配套的相关文件和规划虽然正式下发,但推进校园足球竞赛工作的“硬招”不多,具体举措的制订及工作的制度化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如何构建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专业足球青训体系的融合发展等制度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4]。

2.2.4 校园足球竞赛资源短缺状况仍然存在北京市大力推进校园足球以来,校园足球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但组织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竞赛场地的短缺仍然是制约校园足球竞赛广泛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校园足球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仍有不小缺口,需要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图4 北京市校园足球“八个一体化”工作模式

3 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对策

3.1 加快“八个一体化”北京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模式的推广北京市教委等6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中指出,要强化统筹,进一步深化教体融合,建立协同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北京模式。2015—2018年,北京市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基本原则,北京市教委与市体育局等单位努力初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具有北京特色的校园足球“八个一体化”工作模式,2019年应加快这一模式的推广和完善。

“八个一体化”中,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一体化体系的构建、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一体化培养体系、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一体化注册管理系统、足球场地共享一体化等对于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1.1 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组织实施与建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一体化工作体系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深化合作共享,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统筹管理,细化职责分工,打破部门壁垒,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组织实施一体化体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新闻出版广电局及团市委等各部门应在北京市校足办的统筹下,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机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整合各部门优质资源,一体化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工作换挡提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基础上,应建立市、区、学区级的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为有天赋的运动员搭建成才的通道,以此探索建立一套通过各级各类竞赛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

3.1.2 青少年校园足球一体化的赛事活动体系与竞赛注册管理系统系统构建教体融合发展的一体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形成普及与提高相衔接、教育与体育部门相统一、区级与市级相关联、政府与社会相协调的青少年校园足球一体化发展体系,共同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品牌校园足球竞赛活动。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共同优化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整合赛事资源,制订年度竞赛日历,为青少年学生营造良好的足球竞赛环境。研制开发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注册管理系统,市级、区级比赛,以及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组织的所有足球比赛,都应通过这套系统进行一体化报名、一体化管理,所有运动员的参赛信息、比赛表现和成绩都记录在系统中,形成学生的足球成长档案。与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将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的情况、成绩通过系统纳入到综合素质评级体系中,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数据与体育部门共用共享,形成足球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大数据流。通过系统将实现运动员参赛场次与参赛人数、技术表现、运动员资料数据化和全面化,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基础数据,科学、高效、扎实地做好校园足球的基础建设。

3.1.3 高水平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和足球场地共享一体化统筹全市教育系统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的调配与管理,加强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建设,将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市级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资源库;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校园足球协会、市足协面向体育教师,定期开展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培训班以及讲师培训班,培训合格的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及讲师,由中国足协联合授予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在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下,积极发动和整合学校足球场地设施与校外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双向开放,面向足球专业人才培训以及市级、区级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营进行开放,通过合作共享、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统一标准,加强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区域内的足球场地共同体,从而破解北京市足球竞赛场地设施资源不足的问题。

3.1.4 青少年校园足球业余训练、特色校与青训机构一体化融合发展全市范围内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青少年足球青训机构,教学统一使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训练统一使用中国足球协会颁布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市校园足球协会和市足球协会共同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社会青训机构的足球教练员进行统一培训和统一规范。鼓励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与社会青训机构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强社会青训机构、业余俱乐部标准化建设,健全并不断完善北京市社会青训机构评级评分管理办法、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管理办法,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将特色学校参与各级竞赛活动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质量,促进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建设。

3.2 以积极引导为主的政策导向,坚持均衡持续的经费投入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学校层面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校园足球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应该在政策建设上及时跟进,避免校园足球走偏,切实保证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保证校园足球竞赛的育人功能,将校园足球竞赛工作纳入全市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全局,提高竞赛软硬件建设水平,包括经费投入、场地建设、高水平师资培养与引进等,教育和体育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调研,探寻学校面临的情况以及问题和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

3.3 加大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师资培训的力度与广度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总体条件明显改善,但是高水平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足球竞赛知识的在职培训不足,尤其是竞赛组织实操方面的培训缺失,不仅要在数量上不断满足中小学足球教学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大对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的投入力度,使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常规化、长期化、实践化。

3.4 推动特色校、试点区和改革试验区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开展积极发挥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和延庆区作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的作用。将竞赛体系最关键的一环——基础性赛事“班级赛”作为切入点,校内做好普及,区级做好交流,市级做好引领,并将参加“班级赛”等校园足球竞赛的情况作为特色校及试点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3.5 突破校园足球人才发展政策瓶颈,畅通优秀运动员升学渠道加大对教育集团校、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扶持力度,畅通优秀的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的通道;探索在教育集团校和学区内的学校之间优秀人才的流通和上升路径[5]。

3.6 做好校园足球竞赛保险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激发青少年参与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竞赛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努力提高教练员和竞赛主办方的运动损伤急救能力和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能力,保障竞赛活动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免去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以获取学校、家庭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4 结 语

从2015年初,北京市首次提出建立校园足球的“1346”战略布局,到2016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再到提出“八个一体化”工作模式,北京市校园足球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构建了四级竞赛模式,完善了四级联赛体系,形成了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工作新格局。事实证明,以校内竞赛、校际四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为核心的竞赛体系,以普及型赛事、交流提高型赛事为补充的多元竞赛体系符合北京市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实际。要加大竞赛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校园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队伍建设。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设要特别注意竞赛是工具,是杠杆,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吸引更多学生热爱足球。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互相支持、互通有无,目标统一、分工协作、整体推进,要统筹规划全市校园足球赛事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推动竞赛体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向“强不强”逐步发展。在已构建的“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立体推进格局中稳步推进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6];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要重视学生足球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断丰富竞赛文化内涵,贴合新时代北京市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从而最终实现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北京市竞赛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基于GIS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提升暨普通高中体育课标培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