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复兴

2018-07-08 09:01朱志强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冰雪

朱志强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冬奥会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冬季项目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完美结合。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924年夏蒙尼冬奥会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已举办23届。冬奥会的举办推动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传播,引领着冬季项目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迅速传播,冬季运动项目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国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口号,为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我国冰雪运动在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开始进入冰雪运动,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复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北欧和北美等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悠久的发展历史、夯实的办赛经验、先进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冰雪文化进一步夯实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基石。为了更好地办好北京冬奥会,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形成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极其关键,因此,在梳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发展和在国内发展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发展、传承和复兴,将有助于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从而为我国成功举办一届精彩、卓越的冬奥会提供参考。

1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滑雪、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1887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滑雪俱乐部。1890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冰球协会。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1893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1908年法国成立了世界范围的国际冰球联合会。

国际冰雪体育组织的陆续成立以及单项锦标赛的举办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支撑,将冰雪项目纳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08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开始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0年第7届夏季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进一步增加了冰球项目,但受季节和天气条件所限,冬夏项目在同一届赛事给组织者带来诸多不便,时间跨度太长,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太大。鉴于此,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冰雪项目从奥运会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冬季项目的奥运会。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924年。当时,在法国的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2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其追认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

冬奥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届,与夏奥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8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奥会与夏奥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相隔交叉举行。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2个小项,全世界共有92个国家2 920名运动员参加冬奥会。1998年国际奥委会取消了对于职业选手的限制,职业运动员被允许参加冬奥会[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规模正日渐壮大。

2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我国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冬季运动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开展冬季运动,培养冬奥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体育事业,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2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下设各项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下设有水上冰上组,负责冰上运动的管理。到1994年,国家体委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冬季项目管理机构由最初的1个组发展到1个中心下设12个部门,编制由初期的2个人发展到544人,充分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视和关心(表1)。

表1 我国冬季运动管理机构(1949-1994)

为了加强冰雪运动的管理和国际交往,1955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冬季运动协会,并于1956年和1957年相继加入国际滑冰联盟和国际冰球联合会,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冰雪赛事和冰雪体育交流。1978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决定成立冬季运动单项协会,并于1980年和1981年成立速度滑冰和冰球协会,1984年成立滑雪协会,有舵雪橇协会和无舵雪橇协会,并陆续加入相应的国际体育组织[3]。我国冰雪体育组织的建立为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冬奥的事务中。

冬奥会成功申办后,冬季运动的组织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已经有9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分别是辽宁、内蒙、河北、山东、新疆、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同时各省市的滑冰协会和滑雪协会也纷纷成立,甚至广东省、青海省等南方、西部地区省份也相应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花样滑冰项目的管理与备战,2017年12月,中国花样滑冰从原滑冰协会中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了协会。冬季项目中心和协会建设的加强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冰雪运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对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发挥着强力的引领作用。

2.2 冬季运动业余训练体制的建立及后备人才培养我国冬季运动业余训练体制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957年国家体委颁布《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要求全国有条件的地、市、县体委都要成立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各级各类冰雪运动青少年业余体校和冬季运动项目培训班迅速建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储备库,为冬奥会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做出了较大贡献。根据《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统计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和专职教练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冰上项目优秀运动员人数达到821人,雪上项目优秀运动员人数达到272人;冰上专职教练员555人,雪上专职教练员102人。具体分项目和等级构成见表2、表3。

表2 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情况统计(2016)

表3 冰雪项目专职教练员情况统计(2016)

2.3 积极参赛冬奥会,传播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从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开始,中国代表团陆续派出选手参加。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13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上,当第1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速滑运动员赵伟昌高举五星红旗步入会场时,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冬奥会,共有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和冬季两项5个大项18个小项的比赛,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对于第1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选手来说,已十分不易。随后,中国参加了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中国派出37名运动员参加5个大项26个小项的比赛。中国台北队也有14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冬奥会。这是海峡两岸中国选手第1次同时参加冬奥会。1988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中国队虽然只派出15名运动员,但是在这届冬奥会上,在短跑道速度滑冰表演赛女子项目比赛中,李琰获得了1 000m的金牌和1 500m、500m的铜牌,同时以破2项世界记录的成绩轰动卡尔加里,使五星红旗首次在冬奥会赛场升起,1 000张“中国龙”的宣传画立即布满卡尔加里街头。同时1 500m的成绩是我国运动员在冬季奥运会上创造的第1个世界记录,这些成绩提高了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在冬奥会上的地位和国际威望。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中国选手获得3枚银牌,排在奖牌榜的第15位,参赛队员有34人,参加了滑雪、滑冰、冬季两项等34个小项比赛,共获银牌3枚,叶乔波在比赛中带伤上阵,顽强拼搏,夺得500m和1 000m2项速滑的银牌。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选派27名运动员(女选手19名)参赛,共参加了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和自由滑雪等比赛。3名女选手获得奖牌:张艳梅获500m短道速滑银牌,叶乔波获1 000m速滑铜牌,陈露获花样滑冰女子单人铜牌,中国队最终以一银两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的第19位。1998年日本长野第十八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4大项,短道速滑、速滑、女子冰球、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共40个单项的比赛,获得6银2铜8枚奖牌。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于2002年2月8日至24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来自中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成为中国第1位夺得冬奥会金牌的运动员,本届比赛中国队一共获得2金、2银、4铜的好成绩,排在奖牌榜的第13位。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了共151人,其中运动员76人,由36名男运动员和40名女运动员组成,中国队最终以2金、4银、5铜名列第14位。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发挥出色,一共收获5金2银4铜共11枚奖牌,其中王濛斩获女子短道速滑500m、1 000m和接力3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中国首位单届冬奥会获得3枚金牌的选手,中国队也由此包揽了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赢得3金4银2铜,其中速度滑冰张虹夺金,帮助中国大道速滑粉碎34年魔咒,而短道速滑李坚柔、周洋也不负众望摘得金牌,给冰雪迷带来惊喜。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m比赛中,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2次打破世界纪录夺冠,为我国获得了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男子冰上项目金牌。

2.4 组织申办第24届冬奥会,为奥林匹克事业贡献中国力量2013年11月14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2014年12月上旬,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所有场馆全部获得国际冬季体育单项组织的认证。2015年1月,北京冬奥申委在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此《申办报告》共3卷14个主题,回答国际奥委会提出的192个问题。其中郑重提出申办冬奥会的3大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44票,以4票优势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国由此成为第9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取得的最大成就,对于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具有重要助力作用。此外,承办冬奥会将在全国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培育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竞技冰雪、大众冰雪和冰雪产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科学论断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础上,提出“筹办好北京冬奥会”[4],提出了“筹办好北京冬奥运会,冬残奥会”的现实命题。这种对于筹办冬奥会的新的政治使命担当、经济使命担当、社会使命担当、文化使命担当极大地促进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融合[5],是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对奥林匹克事业发展做出的新贡献,体现了在推动奥林匹克事业发展方面的大国作为和大国担当。

3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复兴的条件、动力与阻力

3.1 复兴的条件与动力

3.1.1 国际组织的支持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复兴提供了契机1)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国际奥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与奥申委向国际所做的36项承诺与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案高度契合有直接关系,打动国际奥委会的正是以“2022冬奥会将点燃全中国的冰雪运动热情,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全面复兴”这一壮举;2)2018年5月18日,国际冰联在全体成员大会上一致同意中国男女冰球队直接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国际冰联让东道主直通冬奥会,在此之前尚无先例。此番国际冰联对中国的“破格”并非完全缘于东道主的优势,而更多地是对中国冰球运动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及对中国冰球复兴的期望。

3.1.2 “中国梦”为冬季奥林匹克复兴提供了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体育强国的建设显然是重要的助力支撑。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长期的冬夏失衡致使冬季运动发展已经成为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加快冰雪强国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国梦伟大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核与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在内涵上是高度统一的,因为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热爱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有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二者都代表着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文明,都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体育领域“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中国梦”也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创新和发展中的一次巨大胜利,作为冬季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新兴力量,从期待冬奥到申办冬奥,从关注冬奥到举办冬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已经慢慢融入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中国梦”为冬季奥林匹克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取向和原则,推动了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冬季奥林匹克在中国的发展,并使二者相互促进。

3.1.3 广大人民对冬季运动的美好需求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国冰雪人口数量和冰雪场馆数量持续增长,北京、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均已出现“冰球热”“花滑热”“滑雪热”现象,《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到:计划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将更有利于民生的改善[6],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对极大地改善我国人民冬季的生活状态,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长期以来,冬季项目较少,老百姓在冬季的锻炼方式很少,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将让老百姓在冬季有着更多的项目选择,让人民在冬季更积极地投入到征服自然、超越自我的冬季运动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价值[7]。

同时冬季运动的开展,将使得我国冬夏项目达到一个基本的平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将促使冬季也和夏天一样在运动状态方面展现勃勃生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客观需求。冬季运动在中国的开展将重新打造中国的运动版图,一个冬夏平衡、南北平衡,在任何季节、任何地方都能给国民带来积极活跃的社会和培育健康快乐的国民,这才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社会意义所在。巨大的冰雪市场需求预示着中国即将迎来冬季运动热潮,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既是应时之举,亦是应运而生。

3.2 复兴的阻力

3.2.1 观念层面的阻力我国大众对冬季奥林匹克精神的认知和冰雪项目的文化认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冬季项目长期落后,大众关注度低,对冰雪项目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认知程度偏低。虽然目前冰雪市场很多,但也只是一小部分专业人士起到主要推动作用,大多数人还停留于看热闹阶段。当前阻碍我国冬季运动普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大部分人对于冬季项目还缺乏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知,同时缺少技能的储备[8],譬如许多人在尝试进行一次的滑雪活动后,将滑雪活动定义为一次游玩的观光之旅,同时由于恐惧和体验感不强,难以让人们形成良好而持久的运动习惯,这也印证了冬季项目在我国发展观念方面的现实情况。

冬季项目在我国还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还没有形成文化氛围。如,我国的观众不理解冰球比赛中的“单挑”行为,却能发生观众上场殴打裁判的事情,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和冬季项目文化的认知度偏低造成的。

3.2.2 物质层面的阻力从客观上来讲,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条件较差,冰雪产业整体条件与手段较为落后。虽然冰雪场馆数量较多,白皮书以及一些官方数据统计我国滑雪场703座、滑冰馆259座,但实则其中包含近半数的已经倒闭废弃的场馆,而且现有场馆中,真冰冰面面积能达到1 800m2国际标准的滑冰馆仅为40%;雪场中大部分是雪道面积小于50公顷的小雪场(其中80%是雪道面积不足5公顷),度假型滑雪场,即雪道丰富、雪道面积大、滑雪服务多样化、配套设施齐全、消费者停留时间平均1天以上的雪场仅占总量的3%。

由于我国冰雪器材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缺乏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处于在低端徘徊、竞争力不强[9]。目前我国大部分冰雪运动项目的装备、器材的高端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如,高级冰刀的钢材基本从德国或瑞士进口,缆车基本能被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公司所垄断,虽然在滑雪服装相对有优势,但是有附加值低,也没有核心的品牌,总体而言,我国冰雪器材装备制造研发技术落后、高端制造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生产技术有待创新,这些问题也导致我国冰雪产业结构不合理、物质基础薄弱。

3.2.3 制度层面的阻力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4年一届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符合的体育发展制度体系,包括后备人才培养制度、运动员选拔制度、体教结合的高校办队制度、市场化运行的竞赛制度及其法治体系等。

3.2.4 行为层面的阻力当前我国冰雪运动人口虽然每年以20%的增长率持续增加,但冰雪运动人口质量不高,冰雪运动中仍以体验型、娱乐型消费者居多,参与者仍以初级水平为主体。低水平徘徊以及过客式的消费模式使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引领,致使冰雪运动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不足,既不利于冰雪文化的构建,亦不利于冰雪文化的传播。虽然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提升了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但是并未从根本上带动大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冰雪运动的发展没有形成强大的条件性支撑和动力支撑[10],同时由于受到冰雪运动技术门槛和价格门槛的双重限制,难以形成稳定的参与人口。同时,作为冰雪运动发展的其它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学校等虽有热情但始终不得其法,未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与联动机制,虽然地方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冰雪运动的开展,但政策的供给并未形成对于冰雪运动公共服务供给的推动,政策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4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实现复兴的根本途径

4.1 重塑冰雪运动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构建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本位,以项目文化为基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人文体育观。发展冰雪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个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增强国民整体健康水平[11]。冰雪运动的发展要以奥林匹克的精神为指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健康中国战略相依托,各级各地要形成体育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冰雪运动协调工作机制[12],共同落实各项发展规划,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促进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冰雪运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4.2 改革冰雪运动发展的体制理顺冰雪运动发展中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方的关系与定位,充分发挥学校、俱乐部、企业在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灵活、协调、互动的机制,政府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加以保障,从而构建多元供给的冰雪运动发展体制,整合政府、协会、社会、市场、企业等多元素的共同参与[13],从而形成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合力:1)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和顶层设计上精准治理,设定正确的资源导向;2)冰雪运动的协会要积极推广冰雪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协会在冰雪项目普及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14];3)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冰雪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发展;4)在社会文化方面,带动人们的主观参与;5)要发挥企业在冰雪运动发展方面的供给,提高资源的供给能力。

4.3 重建冰雪运动发展的行为文化体系培育高水平冰雪人口、打造高级别冰雪赛事和高层次冰雪节庆文化、扶持高端冰雪企业,以具有名牌效应的冰雪产品、冰雪明星、冰雪文化活动、冰雪城市、冰雪赛事、冰雪企业等符号,引领冰雪运动行为文化发展。文化的建构和形成需要极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冰雪运动文化的重构就是其再生产的过程[15],自然环境和实体环境的重构将成为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文化氛围,打造多元的冰雪文化符号,使得冰雪运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通过创新驱动、利用商业化的运动模式、改变冰雪文化的传播模式都将助力重建冰雪运动的行为文化体系。

4.4 优化冰雪产业结构,促进冰雪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承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加快技术创新,推动冰雪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于冰雪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构建以冰雪场地设施建造经营为基础,以大众冰雪运动和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冰雪旅游为动力,以冰雪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打造冰雪产业的融合业态,延长冰雪产业价值链,提升冰雪产业价值,推动冰雪产业发展,优化冰雪产业结构[16]。同时,以制度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与淘汰机制,吸引更多的像昆仑鸿星一样的大战略资本注入冰雪市场,加速推进冰雪运动的市场化、社会化。

5 结 语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在中国发展和复兴的时代契机,本文在研究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复兴的良好时机,国际组织的支持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中国梦”为冬季奥林匹克复兴提供了动力;广大人民对冬季运动的美好需求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内生动力。但同时也面临观念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的阻力,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重塑冰雪运动发展的观念、改革冰雪运动发展的体制、重建冰雪运动发展的行为文化体系、优化冰雪产业结构,促进冰雪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促进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复兴。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