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7-05 15:34陈祥真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文章以两所高职院校5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探讨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针对手机成瘾倾向学生的干预措施: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提高使用手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层面为手机成瘾倾向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成长空间;监管部门致力于净化手机网络环境,以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期望能为高校工作者提供可能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 手机成瘾倾向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陈祥真(1982- ),女,河南开封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登封 45247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手机成瘾倾向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项目编号:SKL-2017-2669)和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大学生网络心理素养读本”(项目编号:03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0-0108-05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集信息沟通、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大学生手机使用率为100%。

手机网络具有强大的功能与吸引力,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差,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沉溺于手机网络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目前这种现状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屠斌斌在编制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中提出,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胡珊珊等在分析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中认为,手机成瘾是由于不恰当地、过度地使用手机。韩登亮从心理的角度进行探析,提出评估手机成瘾的标准有三方面:第一,对手机的滥用;第二,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第三,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反应。国外学者Griffiths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笔者综合以上研究并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手机成瘾是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依赖,在出现戒断(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表现出强烈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

为了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本文以两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其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并从社会、学校以及激发学生自身潜能三方面提出积极的干预措施。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与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500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量(如表1所示),并对20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在测试前特别向受测学生强调,生源地指学生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同时,强调城市为设区市,县级市按县城填写。心理测量共回收有效问卷468份,问卷回收率为93.6%。剔除少数不认真填写的问卷,以及排除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少于1年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60份,问卷有效率为98.3%。其中,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9.8%和30.2%,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农村生源最多。从性别角度看,男生较女生多。据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源地学生有留守经历,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对亲子关系、学业发展等影响巨大。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由华中师范大学熊婕、周宗奎等人修订。包含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四个维度,共计16个题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由1至5分依次为非常不符、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五种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一般以项目总分48分为临界值。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91。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测验要求。

2.SCL-90自评量表。SCL-90为身心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從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个角度鉴别个体是否有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二、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

(一)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总体情况

删除调研中的无效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总均分为2.69±0.80。根据《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的评分标准,项目均分大于3分或者项目总分大于48分者可诊断为具有手机成瘾倾向,需要作进一步筛查。在调查中,有35.6%的高职学生超过手机成瘾倾向的临界值,初步诊断为具有手机成瘾倾向。这与李昌镐调查的35.2%的韩国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结果相似。付桂芳等研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比重为33.06%,与调查数据相比,数量微减,但无显著差异。

(二)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将学生分为手机成瘾倾向组与对照组(非成瘾倾向组),并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一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1.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09页表3数据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除了恐怖、强迫、精神病性、癔症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躯体化、偏执、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维度对手机成瘾倾向具有预测作用,即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分值越高。Takao和Kitamura借鉴行为成瘾的经验,认为手机成瘾行为与网络成瘾行为类型相似,均是对某一事物产生依赖。不同在于,手机成瘾是个体借助手机媒介来完成的交流。现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倾向学生更加依赖虚拟世界,其社会焦虑、偏执等程度也更为严重。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环境更为便利,手机成瘾成为新形式的网络成瘾。内容丰富的手机媒体促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情绪方面表现为紧张不安,当社会焦虑程度变强时,通过手机建立的虚拟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与重要。因此,人际交往困难或者焦虑的高职学生更容易沉溺网络、逃避现实,更容易手机成瘾。

2.手机成瘾倾向学生访谈结果分析。从164名手机成瘾倾向组学生中抽取20名进行个别访谈。在手机使用时间方面,有6名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8个小时,有学生因使用手机最晚凌晨二三点才睡觉。有11名学生一致认为,看到别人在玩手机,自己没有事情可以做,于是就一起玩手机,打发时间。因此,对同伴的模仿、自身对学习缺乏动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是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因素之一。在手机使用内容方面,男生主要用于打游戏,尤其喜欢攻击性游戏,而女生主要用于看视频、聊天、购物等。对于使用手机进行游戏娱乐的开始时间,有13%的学生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即至少有10年的“网龄”。尤其是有10名学生的游戏成瘾状况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存在,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

(三)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心理机制

1.高职学生苛求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大多学业不良,因此在专业学习中缺乏兴趣与激情。社会就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不能预测到自己的将来。学业不良及社会压力使高职学生备感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张娜以有留守经历的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有半数以上的高职学生有留守经历,比例为52.3%。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多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与成长。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孩子在校学业不良,学习成绩逐渐边缘化,在班级中往往被教师与周围学生忽略,在家庭和学校很少体验价值感与归属感。心理学家认为,被认可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内在力量的来源。而手机网络游戏的及时“升级”功能能够让高职学生体验“被认可”的价值感;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QQ、微信等聊天工具,使高职学生能够在虚拟的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不满,体验“归属感”。因此,手机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高职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在没有外界因素干扰时,他们会一步一步地沉溺,特别是手机游戏。

2.高职学生有限的自控力是手机成瘾的主要原因。高职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智能手机的内容丰富与及時更新满足了高职学生的求知欲望。手机网络游戏更是为高职学生的自我肯定提供了空间与平台。网络游戏以清晰目标、及时反馈使高职学生及时得到肯定与认可,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在游戏过程中更多地体验到主控感、快感,促使学生不惜代价购买游戏装备,以提升自己的游戏号码级别。一些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劝说下虽然明确自己沉溺手机网络的危害,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导致在生理上出现视力、注意力、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在心理上出现情绪失控、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

3.智能手机的功能多样化是手机成瘾的外在诱惑条件。第一,功能多。智能手机功能多样化,游戏、聊天、视频、购物、新闻等功能繁多。第二,上网流量经济成本低。随着无线网络Wifi的普及,高职学生上网不再受到流量的限制,避开了购买流量的经济困扰,节省了使用手机网络的经济成本。第三,使用更加便捷。相比较于早期的台式电脑,智能手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多样化在给高职学生提供便利生活的同时,对手机的过度沉溺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健康成长。

因此,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出现与其内在心理需求、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息息相关。

三、手机成瘾倾向学生干预措施

(一)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提高使用手机的自我管理能力

1.理性认识手机网络虚拟空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是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丰富多样的虚拟世界。高职学生应认识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辩证关系:现实世界是主要的,虚拟世界是次要的,二者的关系需要协调。过度地沉溺于虚拟世界,将会影响现实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虚拟世界的存在是现实世界的衍生品,它是为现实世界服务的,是人们改善现实生活的一种工具。

2.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实践证明,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迅猛发展,高职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调研中发现,每位学生至少有一部智能手机,同时有20%的学生还拥有其他电子产品,如电脑、ipad等。一些高职学生为打游戏长时间熬夜,损害了视力和身体健康;为买游戏装备透支生活费;无节制地在网上购物;上课玩手机不听讲影响了学业发展;遨游于虚拟世界的聊天,却对现实的同学漠然以对;等等。这种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不仅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高职学生要严格管理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提高自己的自制力,避免从众;遵守网络道德,避免网络行为的失范;坚持有规律的作息,遵守学校的上课纪律;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并学会表达自己。

3.在现实中找到自我价值。家长应与学校管理者定期、持续地沟通,及时引导、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学校应为学生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优化学生的在校生活,熏陶学生的心灵;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堵”为“疏”,发挥手机使用便利的特点,开发各种app学习软件,使手机成为学生完成学业的得力助手。总之,高职学生只有在现实世界不断得到肯定、主动参与,在现实世界找到自我价值才能改变手机成瘾的现状。

(二)学校层面为手机成瘾倾向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成长空间

1.拓展成长空间。 在学校层面,美化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支持学生的文体活动,包括经济支持与人员支持。例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初始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转移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接纳现实。

2.开展团体训练。建立“手机成瘾倾向”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即朋辈心理辅导。将具有“手机成瘾”倾向的学生集中起来,定期组织团体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在互动中重新认识自我,不断寻找自我,建立发现自我和自我构建的新途径,改变单一的网络虚拟空间人际关系,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不良心境。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其使用手机的行为极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是高职学生走出手机成瘾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有近78%的手机成瘾倾向学生在寝室关灯后,依然使用手机。过长的手机使用时间导致学生睡眠时间不足,长时间用眼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影响情绪。事实证明,在团体训练中,同寝室室友的团体训练是帮助学生走出手机成瘾的重要突破口。

3.构建以手机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手机成瘾。

加强手机媒体平台信息资源建设。结合学生手机成瘾出现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绪波动等现象,在平台建立丰富的资源,使手机成瘾学生能够利用手机平台了解自身现状。

利用手机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例如,通过手机媒体定期向手机成瘾倾向学生发送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此同时,手机媒体要实现与现实的对接,要与其他媒体如报纸、宣传栏等有机结合,从而使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三)监管部门致力于净化手机网络环境

公共管理专家认为,对于快速发展的手机媒介的管理与规制,“硬性”法律法规与“软性”行业自律缺一不可。

1.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手机网络环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也在逐步加强,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是由于利益驱动与技术缺陷,导致政府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相应政策未能彻底执行。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以政府形象进行正面宣传,建立和谐的手机文化环境。

2.加强行业自律,凸显企业的社会价值。从社会方面考虑,移动、联通等公司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向高职学生提供积极信息。在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大运营商联手对不良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并重视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特别是网络娱乐产业在研发手机网络防沉迷系统的同时,更要适量研发寓教于乐的适合高职学生专业成长的趣味游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极有可能是高职学生接受系统学科教育的最后一站,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亟须采取有效策略,通过个体自律、学校引导、社会监管等途径,让手机网络的使用回归其初始价值,成为帮助高职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建立学业自信的得力助手,从而培育高职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鲍丙刚,李艳艳,陶舒曼.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

[2]李军莉.论手机在高职院校学习文化建设中的影响[J].新西部,2015(36).

[3]师建国.手机成瘾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2).

[4]熊婕,周宗奎,陈武.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卫生评估,2012(3).

[5]曲星羽,陆爱桃,宋萍芳.手机成瘾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学业拖延为中介[J].应用心理学,2017(1).

[6]付桂芳,李歆瑶.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

[7]李昌镐.韩国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況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2).

[8]张娜.有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

[9]王秀华.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