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2018-07-05 19:26黄建国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切入点,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态度和认知,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信息化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五方面分析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而在教学机制、管理机制和教师教学需求三方面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能力 调查研究 提升对策

[作者简介]黄建国(1974- ),男,安徽舒城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在读博士。(安徽 合肥 230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及评价标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yxm104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6-0105-04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责任也不再局限于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随着智慧教室、云空间、移动学习等教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

大部分文献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教学、开发课程资源、管理教学活动的一种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是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职业为导向,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促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为客观全面地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笔者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140名在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为90.7%。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任教专业主要有:小教专业、英语专业、艺术专业和学前专业等。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是:女性教师93名,占66.4%,男性教师47名,占33.6%;教龄分布是:教龄20年以上为17人,占12.1%,教龄10~20年为31人,占22.1%,教龄5~10年为68人,占48.6%,教龄低于5年为24人,占17.1%。

2.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第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态度和认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影响其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教师经常使用信息技术;有19%的教师很少使用信息技术,有3%的教师几乎不使用信息技术。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已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

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教师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认可度平均值在“同意”水平,这表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比较认可,普遍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但其中一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的均值为3.26,由此可见,大部分高职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其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第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化教学任务。笔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教学工具软件的使用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网页浏览、搜索引擎和文字处理的使用整体呈现良好的趋势,但对于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使用和掌握情况较差,这说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信息化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阵地作用。笔者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部分教学相关活动,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活动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四,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参加了学校组织培训、校外机构培训、网络培训自主学习等信息化学习和教学培训。其中,有73.4%的教师参加过信息化学习或教学培训,参加7天培训的占46.33%,超过7天的培训占9.57%,少于1天的培训占17.53%。教师参加的信息化教学学习或培训以学校组织培训及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虽然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培训,但总体来说时间都比较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

第五,信息化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其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学校信息化教学所具备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观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據统计其均值大于4.0,且标准差的数值比较小,这说明教师对这几项影响因素的认可度非常高。学校信息化教学软硬件条件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缺乏环境的支持,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果。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观念,也是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实践能力除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之外,还要能将其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以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其信息化素养。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

笔者结合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从教学机制、管理机制和教师教学需求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信息化教学机制方面。第一,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建立培训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促进环节,也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校为本,建立培训机制,积极推动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是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全面了解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针对不同课程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师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并采取主题式培训,突出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目的,重点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设计和信息素养,促使每个教师都能获得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

二是要保证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为增强教师培训效果,高职院校应推行“开放式、自主式、菜单式”的培训选学方式,提供可供选择的培训课程,且将校本培训、教研服务、短期培训、院校培训、网络在线平台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帮助各专业教师开展协同备课、教学经验分享和教学反思、教研探讨、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校本研修活动,以提升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要确保培训工作的分层性。高职院校应从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层面设置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考核目标。其中,校级层面培训侧重强化教师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基础,并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有效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省级和国家级层面培训则侧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通过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重点围绕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案例,分享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指导性方向和知识技能支持。

第二,健全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机制,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详细地了解每个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便于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方案。高职院校应成立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工作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培训结束后以理论知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课堂教学应用、电教设备使用、論文、课件制作、上课或说课等为评价指标,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且实行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方面。第一,加强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是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础。目前,我国约有90%的高职院校拥有校园网络,但只有不到40%的学校拥有信息化课程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力度,建设覆盖全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促进交互式教学设备及录播教室的投入使用,实现教室多媒体化,并逐步增多依托课程建设的数字化资源,形成校本资源中心。高职院校还可建立本校教师网络学习平台,鼓励教师上传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享实用的教学经验,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教师能快捷、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资源支撑。

第二,健全信息化人才管理制度。一是要针对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化教学人才管理制度,成立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积极引进高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采取适当的激励制度,促进信息化人才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根据信息化人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教师岗位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设置以教学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教材管理岗位、以教学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训岗位等,全面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教师教学需求方面。第一,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其信息素养。高职院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之余,多从优秀的教案案例中汲取经验,并积极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素材搜集与加工处理方法,结合自身的专业课程教学,对已有资源进行再次创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注重实践反思环节,促进知识技能转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I.Posner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两部分组成。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渠道,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汲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共同作用,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场所和经验,教师应把信息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中,将信息化教学知能体系和信息化教学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并紧扣教学实践活动,采取培训式反思和自发式反思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实践—反思—实践的螺旋上升式能力发展模式,从而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作为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积极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伟.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以广州地区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

[2]陈晓兰.“互联网+”时代农林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J].农学学报,2017,7(5).

[3]张莹,吴素超,胡永翔.“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